记者踏寻革命老区,再现历史画面之“灞源围剿战”
编前语:多年前,记者在蓝田县灞源革命老区就常听到关于李先念率部队打游击的许多故事,虽未做详细了解,但却一直印映在脑海。事至今时,记者依然怀着对革命老区的热爱和对老前辈们的缅怀心情,才踏寻了当年李先念在此打游击的故事。经过记者多方走访寻找当时见证人,并与历史资料核对整理完成。
81岁的洪隆银老人(左)和他60岁的侄子洪树有站在当年李先念居住过的老房子前讲述了许许多多往事。
当年李先念居住过的老房子
作者:西安商报社生态资源周刊主编、记者 刘高锋 文/图
发表时间:2014年5月
春暖花开之时,西安商报记者来到了灞上蓝田的灞源镇。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当年李先念在灞源打游击时的事迹有很多,麻村附近的连沟一户人家给记者讲了一件很简单的事,说是李先念在攻打灞源街时,让八路军在雨中急行军要赶到青岗坪集合,路过他家时,晚上都悄悄挤在他家的屋檐下避雨,次日天还未亮,他开门发现这么多的八路军全挤在一起,衣服都湿透了,他赶忙让进屋取暖,可是大家都不动,其中一位连长说,八路军有严明的纪律,不能打扰老百姓,说完,一声令下队伍又出发了,他很是感动。
经过这位老人家的回忆,记者又到青岗坪的芋子沟寻找当年李先念的落脚处---陈启文家。
在芋子沟里,一位60岁的洪树有告诉记者,陈启文的家已从山上搬下来了,但人早就去世了,他儿子从树上摔下来没救活也不在了,现在只有个孙子,可是不在家。
有关李先念的许多事他只是听说过,亲自见过李先念的人就只有81岁的他叔洪隆银了,但听力不太好。最后,洪树有带着记者上山先找到他叔洪隆银。
洪隆银老人虽然听力有点差,但头脑和口语很清晰,上山也很刚强。在继续上山的时候,洪隆银老人边走边说:陈启文的家还在最上边,每次县上来人都是他带着去的,现在只有他清楚当年李先念的事了,还有山上八路军的墓,其他人现在都不知道了。
李先念指挥打灞源街时,他还是个13岁的小娃。当时亲眼见到一位连长因从敌人那里缴获了7挺机枪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身上多出还流血,拳头攥的很紧,光脚片穿着草鞋,很可怜,后来没救活,牺牲了。现在山上的坟墓里埋着的就是他和两名八路军的合葬墓。灞源街那一仗打的很激烈,从这里都能听到枪炮声……
民国三十五年八月(1946年),李先念率部分西路军从商洛转战于蓝田东山灞源一带,部队到青岗坪已是黄昏,当晚就地宿营,李先念就住在青岗坪芋子沟一个贫苦农民陈启文家里。
李先念身材魁伟,方正脸堂,操着浓重的湖北腔,谈话趣味深长,平易近人,村里的老百姓都爱和他搭腔、聊天。李先念借闲谈之机,向当地农民讲述了许多革命道理,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拿起枪杆子打倒土豪劣绅,翻身得解放,该村好多青壮年贫苦农民觉醒后勇跃报名从了军。
八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李先念和十几名指战员正在看着地图,筹划着重要部署。此日,正是阴雨霾霾,大雾茫茫,身着灰军装的李先念,站在窗前,开窗向外一瞧,“好哇,天助我也!”随即命令各团、营、连向灞源街分三路进发。
驻防灞源街的是国民党保安五团,该部在此终日摆场耍赌、绑票奸淫妇女、敲诈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李先念为了消灭这伙顽匪,为当地民众出口气,杀杀敌人的反革命器张气焰,他亲自指挥战斗。
部队从青岗坪统一出发,然后从三个方向向灞源街迂回围剿。匪军们正在屋里忙着赌钱,只听屋内狂笑声、骂娘声、哼黄色小调声混杂一片。有的喊道,“麻子对,是我的”。十二时整,三路人马把小小的灞源街围个水汇不通,敌人还蒙在鼓里。我一连丙个战士上去又先抓了两个哨兵,都是守桥的。李先念采用切西瓜式的战略战术,先把敌守桥的一个班与街中指挥部分开吃掉,缴了这个班的枪械,进行了训话。守桥兵听了李先念的训话之后,纷纷反戈,于是枪口转向街中本部指挥所猛烈射击。听到枪声、炮声,正在玩麻将、耍赌的如初梦惊醒组织反扑。由于街后、街前及左右几个制高点,都被我军占领、居高临下,周围都埋伏着我军战士,敌人反扑几次都被仇恨的子弹打了回去。当地游击队麻林有(灞源镇麻村人)带队配合这次战斗。
这次灞源街战斗,捣毁了敌团部,活捉了敌一连连长王善有,消灭了敌人数百名,俘瞄六十余人,缴获步枪三八式共二百多枝,机枪八挺。李先念对被俘人员政策是:愿回家的,发给每人银元两块;愿参加我军的,遂即更衣,参加整训。
灞源街一战,极大的鼓舞了当地群众,大杀了匪军的反革命气焰,显示了军民团结的巨大威力。同时,显示了李先念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帅才本领和天才。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