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产业 > 正文

宁陕:守好林子才有好日子

文章来源:新华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6 15:17:41

  立秋刚过,大山里凌晨的气温略带寒意。宁陕县城关镇月河村的杨停学出了门,骑着摩托车到了山脚,卸下绑在后座的漆刀、漆桶,头戴矿灯,马不停蹄地上了山。

  走到提前选好的漆树前,眨眼功夫他就爬到五六米的树腰。只需十来分钟,他就割好了二十多道口子,放好漆盏,下了树,又上了另一棵漆树。重复的工序,杨停学割完五十多棵漆树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加上收漆的时间,杨停学回到家中已经中午一点多了。繁重割漆工作,在杨停学看来很轻松。

  吃过午饭,杨停学开始巡山。

  看似辛苦的劳作,在52岁的杨停学眼中根本算不上什么:“这比我以前伐木头松活多了。”3年来,他巡遍了这里的每一处山林。

  杨停学展示当年伐木用的斧子和锯子。据他介绍,伐木十几年,斧子和锯子用坏了十几把。

  说起三十多年前伐木头的情景,杨停学舒展的眉头皱了起来。冬天上山,在没过膝盖的雪地里伐木,汗水湿透棉衣棉裤外面结成了冰。热天,山里雨水较多,泥土松软,两千多斤的木头全靠人力运送下上。

  一年四季,日复一日的重体力劳动,让当年只有15岁的杨停学一年只能挣上千把块钱。“我一直干到1998年国家禁伐,最好的年景也才收入三千来块钱,‘啃’了十几年的木头,只够糊弄嘴。”说到收入杨停学很感慨。

  每天杨停学都要到中药材地里去看看。

  养殖猪獾、矿山务工、做袋料香菇,当杨停学把家庭经营的略有起色时,2009年和2011年妻子和儿子杨杰又先后患上了肾炎。一年逾十万元的医药费,迅速把一个本不殷实的家庭推向了贫困。“那几年恼火,我上山割几个月的漆,刚够两母子看病。还完旧账,又添新账,简直让人翻不过身。”2014年,杨停学家因病被评为贫困户。

  杨停学用蜂蜜水招呼客人。

  2016年,杨停学的幸福生活来得有些突然。“脱贫贷”帮助杨停学解决了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问题,他栽猪苓,种白芨,养中蜂,育重楼,肯学又肯干的杨停学,不断扩大林下产业规模;“新合疗”的惠农政策,让杨停学不再为妻儿看病发愁。更让杨停学没想到的是,他还被聘为生态护林员,一年7000元的工资,让他有了固定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希望,也越过越红火。当年,杨停学脱了贫,甩掉了“穷”帽子。

  杨停学在展示他的凝如膏脂优质土蜂蜜。

  “今年,我一家能收入个十八九万。”杨停学掰起指头算起了收入,“白芨十来万,生漆四五万,养蜂四五万。”杨停学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以前砍木头,根本挣不下钱。现在守林子,让我挣上了大钱。”杨停学把现在的好日子都归功于国家的好政策。

  杨停学在填写巡山日记。

  “我现在是热天比冬天松活。”从林子里尝到“甜头”,杨停学对山林的管护十分上心。“我现在一个月上22天“班”,热天不太操心防火,只要给门跟前的人打好招呼,莫乱用火。冬天不光要防人为跑火,还要防自然火,还要防盗猎。”

  近三年的时间,杨停学几乎走遍了管护1500亩山林,他管护的山林没有发生过一起火灾、盗伐、盗猎行为,2017年,他被评为了宁陕县优秀生态护林员。陈苗/摄

  巡完山,杨停学在用手机打卡,查看今天的巡山路线。

  “守好林子才有好日子,去年我还花了十多万买了一辆面包车。这林子越长越密匝,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杨停学一语道破了大自然对他的馈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