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脱贫攻坚 > 正文

商洛:健全“三大体系” 高位高效推进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中国网县域经济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04 21:58:16

  高楼小院,红叶相伴,秦岭农家美如画。春华秋实,菌药飘香,田间道路竟纵横。干群一心,真抓实干,携手共奔小康路。几年来,在商山洛水间,伴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响彻了每一个角落,感天动地,催人奋进。从市委书记到村组干部,从市县镇村成立攻坚组织到逐户确定包扶干部,从总体规划到产业、搬迁、教育、兜底等配套办法,从楼里开会、下文发函到走进田间工厂、农户家中,商洛市坚持按照强根本、打基础、抓长远的思路,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组织和政策体系,坚持高位推进,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走出了一条富有商洛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压实责任打牢脱贫基础

  到2019年年底,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4万户57.47万人,在现行标准下全部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为了实现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完成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唯有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才能倒逼各级各部门对脱贫攻坚工作常抓不懈,力度不减、热情不减,广大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冲锋冲刺的帮扶劲头不懈怠,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不丧、动力不衰。为此,商洛市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最难得的发展机遇、最彻底的作风转变,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的重要实践,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要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形成忠实履职、勤勉尽责的工作环境和机制。为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市上全面夯实“四级书记抓脱贫”的政治责任,实行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直抓、班子成员协抓,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明确市县镇村工作职责,厘清部门责任边界,同时还建立了市委常委包抓县区制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

  10月29日、31日,市委书记陈俊先后深入柞水县乾佑街办车家河村、营盘镇秦丰村、商南县清油河镇碾子沟村走访看望贫困户、检查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积极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职责,为全市上下党员干部作表率。据统计,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累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90多次,累计深入贫困镇村开展调查研究和明察暗访170多次。

  健全组织完善攻坚保障

  “我一辈子没成家,没想到党给我送了个‘女儿’,隔三岔五就来看我。”10月31日,商南县清油河镇碾子沟村贫困户包发有说起包扶他的商南县检察院干部陈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敏是商洛市脱贫攻坚战线千千万万个扶贫干部中的一员,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肩负着组织赋予的联户包扶的政治责任,是商洛市脱贫攻坚组织体系中数量最多的一群人。“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太感动了,听了老包这话,我们干劲更大了。”陈敏的同事,商南县检察院驻碾子沟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甲高兴地说,虽然碾子沟年底将实现脱贫,但他们仍将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之以恒做好包村扶贫工作。驻村工作队,特别是第一书记比普通扶贫干部的使命更大、任务更重,是脱贫攻坚组织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长期吃住在村、工作到户,帮助贫困村加强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治理水平,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村组干部一起成为贫困群众的“主心骨”。为此,市上专门出台了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据统计,中省帮扶单位和市县部门共派驻1144名第一书记、1157个驻村工作队、4803名干部职工驻村,在对701个贫困村全覆盖的基础上,还结对帮扶了456个非贫困村,涌现出了李长庆、郭琴等一批先进典型,有力助推了脱贫工作。为了切实推进脱贫攻坚这项系统工程,市上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区成立工作团,镇办成立工作组,村(社区)成立工作队,逐户确定包扶干部,建立了“市县镇村户”五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围绕脱贫攻坚开展视察、质询,市政协也组织专题议政,促使各级党政干部扑下身子,深入扶贫一线,形成了全市上下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氛围。商洛市积极运用“三项机制”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今年以来,仅丹凤县已提拔重用脱贫一线干部22名,其中提拔第一书记10名;1至9月,丹凤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71件60人,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件4期12起12人,形成了有力震慑。

  政策覆盖确保脱贫摘帽

  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精准兑现硬招实策和“真金白银”,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力度,织密织牢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网底。在产业发展方面,探索推行了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三带一创”产业精准脱贫模式,大力发展核桃、板栗、食用菌、中药材、茶叶、光伏、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形成了菌果药畜“4+X”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共发展食用菌3.5亿袋、核桃336万亩、板栗268.9万亩、中药材208.54万亩,培育了森弗、君威、华茂等147家农业龙头企业,柞水木耳、商南茶叶、丹凤葡萄酒等先后登陆央视,带动了15.2万户53.2万人稳定增收。在基础设施方面,强力推进水、电、路、视、讯、村卫生室等硬件设施,加速补齐短板弱项,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76处,完成“油返砂”整治598.81公里、通组路路面铺筑444.73公里,硬件设施全部达标。按照“四靠近”原则,累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56个,同步配建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196个,5.05万户19.71万贫困人口告别深山、全部入住新居。同时,区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四类对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7万户,使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在健康扶贫方面,对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达100%,县级二级公立医院实现贫困人口住院报销“一站式”结算,累计报销10.28万人次2.68亿元。在教育扶贫方面,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通过“国办、户籍、学籍、资助”四个系统比对,精准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坚决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辍学;整合各类资助资金,资助贫困中小学生8.6万人,实现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在社保兜底方面,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全面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0.5万人2.1亿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8万人5153.49万元,临时救助对象2.2万人次2500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不落一人。市上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576”退出标准,通过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和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技能、兜底保障等9个配套办法,建立了“一个规划引领、一个实施意见抓总、九个实战办法支撑”的“2+9”政策体系,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挂图作战、精准推进。一层层责任的落实,一级级扶贫组织的运行,一个个完善的政策覆盖,一串串翔实的数据……全市人民奔小康的铿锵足音,正在商洛大地激荡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