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商洛地形地貌

2024-04-20 22:33:52

来源:李政权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40.8℃,最低-11.8℃~-21.6℃。降水量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山高,并不危岩耸天,水多,亦很少激浪泛滥。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秦岭主脊位于柞水、商州和洛南北部,海拔平均在2000米左右。主要山峰由西向东有:牛背梁(2802.1米)、文公岭(1693.6米)、迷魂阵(1943.3米)、苜蓿山(1868.0米)、凤凰山(1964.7米)、龙凤山(2028.4米)、草链岭(2645.8米)、荞麦岭(1845.6米)、八套老(2132.1米)、鸦岔峔(2413.6米)等,构成渭河和洛河的分水岭,山坡北陡南缓,在构造上属断块掀升的山地。

蟒岭山地西起洛南与蓝田交界处的龙凤山,向东南延伸,是洛河和丹江的分水岭,又是洛南与商州、丹凤、商南的界岭,北陡南缓。主峰云蒙山海拔1709.5米,雄居高耀乡之南。

流岭山脉西接秦王山、九华山、文公岭,东延至丹江峡谷,为商州与山阳间的主岭地。主峰秦王山(2087.0米)、西芦山(1928.0米)、马梁寨(1841.9米)、牛夕山(1735.5米)和天桥山(1770.2米),亦具有北陡南缓的特点,是丹江与银花河的分水岭。

鹘岭西接柞水县东北部山地,与秦岭主脊相连,主峰有太平头山(1830.0米)、帽子山(1987.2米)、四方山(2341.4米),东延伸到商南县丹江南岸,是社川河、金钱河与银花河、丹江的分水岭。主脊位于山阳县东南部,主峰天柱山海拔2074.4米。

郧岭展布于商洛地区南缘,主要分布在山阳南宽坪金钱河以南地区,是鄂、陕两省的分界岭,西高东低。东与新开岭相接,山峰连绵,主峰海拔1708.3米。东延至商南县境内,海拔均在1300米以下。

镇柞西部山势多作西北与东南方向延展,西北高,东南较低。主峰有迷魂阵(2409.4米)、灯盏窝(2147.0米)、广洞山(2062.5米)、玉皇顶(1762.6米)等。镇安县河与旬河的分水岭,主要由九龙顶(1994.4米)、耳扒寨(1570.1米)、吊罐垱(1657.4米)、黄龙寨(1690.5米)、达云山(1665.8米)等山地构成。旬河与达仁河分水岭由鹰嘴岩(2601.6米)、光头山(2260.1米)、保安寨(1517.0米)等山峰组成。达仁河西南侧与安康地区的界岭有大树垭(2083.0米)、五堂山(2056.6米)、发膜堡(1887.5米)、朝阳山(1751.2米)等。

呈手指状延伸的山岭之间,分布着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和众多的支流以及千沟万壑。掌状岭谷结构的地貌特点,在地质成因上主要受东西向和西北~东南向的构造断裂所控制。自中生代末期以来,除形成一些局部构造盆地外,地质构造已基本定型。自第三纪、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承继了老构造格局,具有间歇性断裂分异运动特点。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且受河流长期切割,形成结构复杂、纵横交错及千沟万壑的山地地貌。

 

 

 

全市地形大体划分为川原、低山、中山三大类。

川原地形主要分布在较宽阔平缓的河谷地带,面积为375.27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86%,海拔在10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地面坡度多为37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是本区主要粮油产区,也是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按河流冲淤变迁及其位置等差异,又分为:河滩地,地势低平,多为水田和旱平地;河谷阶地,多属旱台阶地块,引水灌溉较困难;梁垣地,包括丘陵的土石梁和顶面较宽阔平坦的塬坡地,主要分布在洛南、商州、丹凤盆地,商南清油河、富水及山阳银花河谷等地。土层深厚,地表冲沟发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低山地形是河谷川原至中山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面积为2067.91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70.86%,北部相对高差100500米,地面坡度2035度,南部相对高差200600米,坡度2040度。南部海拔600米以下为含有常绿阔叶树的落叶林带和栓皮栎林带。土壤较瘠簿,是经济林、用材林和草场草坡的主要分布区域,粮食生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中山地形位于各山脉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面积为474.98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16.28%,相对高差在500700米,最高可达1000米以上,坡度多在2550度之间,许多峡谷断岩常在7080度之间,海拔12001800米之间,是华山松、尖齿栎林带,再往上依次为桦木林带(海拔18002100米)、云杉林带(海拔21002300)、冷杉林带和高山草甸地带(海拔23002802米)。中山区是一个用材林和主要水源涵养林区。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粮食生产多集中在海拔10001500之间的沟槽缓坡地带。

 

 

 

商洛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共有大小河流及其支流72500多条。按集水面积分级,3km2以上的河流650条,10km2以上499条,100km2以上67条,500km2以上8条,1000km2以上5条。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为1.3公里。主要河流有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另有五条独流出境河流,即蓝桥河、许家河、滔河、黑漆河、新庙河。这些河流分属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黄河流域的有洛河、兰桥河,流域面积2882.8平方公里,占河流总面积的15%;其余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6700.9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总量的85%。

 

地名诠释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相邻;西、西南与陕西省安康市的安康、宁陕、旬阳和西安市的长安、蓝田县毗邻;北与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华阴、华县相连。界于东径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东西长约 229公里,南北宽约138公里。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 。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16县,122个镇,4个办事处 。总人口为243万。2010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6%。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商州区,距省会西安105公里。

商洛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汉刘邦因取道商洛先于项羽得咸阳而称霸天下;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曾屯兵商洛,后取道中原,直捣北京;革命战争年代,商洛是鄂豫陕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李先念、徐向前、贺龙、王震、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浴血奋战,播下革命的火种,3000多商洛儿女为革命捐躯。

商洛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历代诗文大家李白、白居易、韩愈、杜牧等曾寓居商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就出生在丹江河畔的丹凤县棣花镇,陈彦就出生在镇安县柴坪镇。

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半湿润山地气候。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全市现有林地1539万亩。已探明并列入陕西省储量表的矿种有46108处,大型矿藏35个、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3400亿元。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商洛素有“秦岭药库”之美称,现有中药材品种1192种,其中大宗道地中药材265种。

商洛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处处奇山秀峰,险峡名川,林荫苍翠,佳木秀郁,自然景观别具一格。有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珍稀动物保护区48处,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洛南老君山、丹凤竹林关、商州五姊妹山和莲花山等旅游景点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旅游、避暑、休闲、度假的胜地。

随着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商洛即将迎来高铁时代,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直指西安半小时都市生活圈,是西安的第一休闲都市慢生活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即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商洛经济开发区晋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商洛已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城市群。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资源条件,潜在的区位优势,充满着突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商洛市政府网站设计解读

 

“商”字瓦当是商洛悠久历史的见证,“商”字结合了印章的形式,凸显出商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标志中间的空白图案为“商”,体现了城市的地域特色。“中国.商洛”几个字是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頫的真迹,遒媚秀逸,结构严整,也与商洛秦头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雄秦秀楚”的地域特征相吻合。

网站标识设计以商洛出土的“商”字瓦当中的“商”字为主要的创意点延伸设计,抽象变化组合而成。标志造型既像一片瓦当,又似一方印章,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沧桑感。瓦当文抽象演化的“商”字,既有瓦当文的廉劲方折,呈现出方、平、直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性,又使用宛如流水之涟漪遒曲的鸟篆字体,犹如树枝扶疏错落有致,乔木顾盼相让有礼,呈现出中国印章红白相间的独特之美,具有中国特色和商洛地域特色。另外方、平、直的红色外形代表着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体现了“人文商洛”的特点。

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红及红白相间的印章设计,既体现了商洛发展如旭日东升蓬勃向上的气势,显示商洛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又体现了“红色商洛”的特点。既有古典美,也有现代美,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

图案中的“商”字,犹如丹鹤楼的造型,体现着城市的标志,也代表着城市建筑。“商”字下边的“八”和“口”字,既抽象又明晰,既是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第一个字母,又代表着泉眼和一江清水,表示商洛位居丹水源头;同时也是太极阴阳图的简化,象征着阴阳和谐。整体标识既象征电子政务,又寓意一江清水供京津,象征着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和商洛人民安居乐业,寓意“和谐商洛”、“生态商洛”、“宜居商洛”。

整个变形的“商”字,整体造型线条代表着互联网,寓意信息网络四通八达,沟通无限,也代表着商洛市政府门户网站是基于互联网运行的网站,属于电子政务外网的应用业务。横向的线条代表电子政务横向线路传输,纵向的图案,代表着电子政务国、省、市县四级纵向传输,又寓意一江清水供京津,代表商洛人民追求向上、发展、吉祥的美好愿望。横向和纵向线条的综合交错,代表着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寓意“智慧商洛”、“数字商洛”。

总体看,整个标志沉着大气,古朴简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传递出浓浓的历史感。标线刚毅有力,俊逸飘洒,硬朗、简洁的线条配合稳重古朴的色彩,使标志庄重大方,设计意念与感官形象有机统一。

《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位于秦岭东段之南,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历史上是京畿长安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现之自然经济区域属秦巴山地。

位置:商洛在陕西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东与河南省灵宝、卢氏、西峡、淅川等县交界;东南与湖北省郧县、郧西县相邻;西和西南与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安康市、旬阳县接壤;北和西北与渭南市的潼关县、华县、华阴县及西安市的蓝田、长安两县毗连。

商洛市人民政府驻地商州区,与省会西安市和与所属其他六县人民政府驻地的距离以公路捷径计:距西安105公里;距洛南县48公里;距丹凤县51公里;距商南县117公里;距山阳县62公里;距镇安县174公里;距柞水县146公里。

区域秦至三国(前221~公元280)五百年间,商县、上雒县(上雒侯国、上洛县)为今商洛地区。区域相当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市全部辖地。

西至隋代(265618350年间,上洛郡、洛州、商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市全部辖地和柞水县东部。其间,今河南省卢氏县全部辖地、湖北省郧西县西部曾属洛州之领地。

唐代(618907)近300年间,商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6县市全部辖地及柞水县东部和今湖北省郧西县西部。其间,镇安县首次划入今商洛地区。

五代至北宋(9071127220年间,商州为今商洛区域。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市全部辖地和柞水县东南部及今湖北省郧西县地。其间,今洛南县从后梁至后汉末划入华州43年之久。今镇安县地及柞水县大部地区属京兆府。

金、南宋至元代(11271368240年间,商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4县市地。属区域最小时期。

明代(13681644270年间,商州一度降县,后复升为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6县市地及今宁陕县中部和今柞水县南部。其间,洛南县于洪武七年(1374)改属华州,成化十三年(1477)归属商州。

清代(16441911260年间,商州直隶州为今商洛地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6县市地和柞水县东南部及今宁陕县原泰山庙区北部。

民国(19121949)年间,商洛地区区域几经变化:民国三年(1914)至十七年(1928)属县改隶关中道、汉中道。其中,商县(今商州市地及丹凤县大部分地区)、雒南县(今洛南县地、丹凤县东北部及商南县原沙坪、两岔河乡)、柞水县(今柞水县北部及镇安县原东川区和红洞乡)属关中道;山阳县(今山阳县地及丹凤县原竹林关区)、镇安县(今镇安县大部、柞水县东南部及宁陕县泰山庙区北部)、商南县(今商南县地,不包括原沙坪、两岔河乡)属汉中道。十七年(1928)废道,省直接领县。以人口多少为依据,属县商县、雒南为二等县,商南、山阳、镇安、柞水为三等县。二十四年(1935),置第四行政督察区。区域为今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和宁陕8县市地。其间,宁陕县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划入第五行政督察区(今安康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地区辖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柞水16县。东西长227.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9.36%。在陕西10个地市中面积居第五位。最东为商南县富水镇汤家屋场与河南省西峡县相接;最南为商南县赵川镇之龙木井与湖北省郧县相连;最西为镇安县木王镇之关帝庙与安康地区宁陕县新矿乡之谢家湾相接;最北为洛南县驾鹿乡之刘家沟与渭南市华阴县华山镇之王家地相连。

一、郡、州、区治所

上洛郡晋泰始二年(266)设置,治所设在上洛县,今商州市城。隋开皇三年(583)撤销。大业二年(606)复设。唐武德元年(618)改为商州,天宝元年(742)复为上洛郡。治所未变。

东上洛郡北魏皇兴四年(470)在商县设置,治所在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永平四年(511)撤销。

拒阳郡西魏大统三年(537)设置,治所设在拒阳县,故址在今洛南县古城镇,隋开皇三年(583)撤销。

苌和郡慎政郡北魏景明元年(500)设置苌和郡,治所在商南县。故址在今商南县城西6公里皂角铺,北周保定元年(561)撤销。后又在此设立慎政郡,隋初废。

上庸郡北魏永平四年(511)在丰阳县设置,治所在今山阳县城,隋开皇三年(583)撤销。

魏兴郡北魏太延五年(439)设置,治所在阳亭城,故址在今山阳县西北色河铺附近,北周保定元年(561)撤销。

洛州秦孝公十一年(前352)始设。治所设在今河南省宜阳县福昌镇,前秦建元十五年(379)迁治丰阳县,故址今山阳县城,后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又在上洛县复置,故址今商州市城。北周宣政元年(578)改名商州。

荆州前秦皇始二年(352)在丰阳县设置,故址今山阳县漫川关,建元十五年(379)迁往湖北省襄阳,故址今湖北省襄樊市;北魏太延五年(439)三月迁治商县城,故址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北魏兴安元年(452)迁治上洛县,故址今商州市城;太和三年(479)迁往河南省卢氏县城。

商州北周宣政元年(578)以洛州改名,治所设在上洛县,故址今商州市城,隋大业二年(606)撤销。唐武德元年(618)复设,天宝元年(742)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商州,明洪武七年(1374)五月撤销。成化十三年(1477)复设。民国二年(1913)二月废。

第四(商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陕西省政府在全省设立六个行政督察区,商洛为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所设在今商州市城。

商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商洛地区行政公署19486月陕南区行政主任公署设商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商南县赵川镇,1949712日商县解放,由商南县赵川迁驻今商州城南街,后迁北门外今驻地。后几经更名,今称商洛地区行政公署,治所未变。

二、县区治所

商县上洛县商县古为商邑。秦始皇始设商县,治所在今丹凤县西河乡古城村。隋开皇四年(584)改名商洛县,治所未变。唐武德二年(619),迁治今丹凤县城西六公里的商镇,金贞元二年(1154)降为商洛镇,并入上洛县。

上雒县上洛县西汉元鼎四年(前113)设置上雒县,治所今商州市城。东汉改为上雒侯国,封王遵为上雒侯,曹魏改为上洛县,元至元元年(1264)撤销。《左传》哀公四年“楚司马起丰析,临上洛”。《竹书纪年》:“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战国策》:“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均指此。

商县商州市民国二年(1913)废商州设置商县。新中国成立后,仍设立商县,19886月改设商州市,治所仍设商县县城。

拒阳县洛南县雒南县洛南县晋泰始二年(266)分上洛县设置拒阳县,旋废;东晋太和三年(368)复置,治所在今洛南县城东南40公里处,秦时撤销。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在今洛南县武谷川复设,治所迁至今洛南县城东南26公里的古城镇;隋开皇三年(583)以拒阳县改为洛南县,治所未变。唐显庆三年(658),迁治今洛南县城;明天启元年(1621)为避光宗朱常洛名讳,改为雒南县;民国与新中国成立初仍设立雒南县,19649月因“雒”字生僻改为“洛”。

南商县商南县北魏景明元年(500)分商县南部设置南商县,治所在今商南县城西6公里的皂角铺,隋初撤销。明成化十三年(1477)设商南县,治所仍置皂角铺。成化十七年(1481)迁治沐水西,即今商南县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商南县,治所未动。

丰阳县山阳县晋泰始二年(266)设置丰阳县,治所在今漫川关,后秦废。北魏太安二年(456)复设。唐武德元年(618)迁治吉川城,故址不详;麟德元年(664)还旧治。金贞元二年(1154)降为丰阳镇,并入上洛县,明初设巡检司。成化十二年(1476)十二月改设山阳县,治所在今山阳县城。民国与新中国成立后,仍设立山阳县,治所未变。

阳亭县南阳县南朝宋设阳亭县,治所在今山阳县色河铺,南齐撤销。北魏太延五年(439)复设,北周保定元年(561)改名南阳县,隋开皇三年(583)撤销。

漫川县西魏废帝二年(553)设置,故址在今山阳县城东南70公里的漫川关。北周保定二年(562)撤销。

安业县乾元县乾佑县镇安县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分丰阳县地设置安业县,治所在今柞水县城南7.5公里的下梁乡野猪坪(今夜珠坪)。乾元元年(758)正月改名乾元县,光启二年(886)迁治西皇峪。龙纪元年(889)迁回旧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六月改名乾佑县,金代降为乾佑镇,并入咸宁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复设乾佑县,三十一年(1294)撤销。明景泰三年(1452)在夜珠坪设镇安县。明天顺七年(1463)二月迁治谢家湾,即今镇安县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立镇安县,治所未变。

孝义厅孝义县柞水县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分咸宁、镇安、蓝田等县设立孝义厅,治所在今柞水县营盘街北1.5公里的大山岔,嘉庆二年(1797)厅城被大水冲毁,七年(1802)迁治今柞水县城。民国二年(1913)二月改孝义厅为孝义县,次年(1914)元月改孝义县为柞水县。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仍设立柞水县,治所未变。

龙驹寨设治局丹凤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第四行政督察区设置专署龙驹寨办事处,次年八月改设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1949年六月龙驹寨解放,设立丹凤县。治所仍设龙驹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