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类信息 > 安康 > 正文

旬阳:南家庄的变迁

文章来源:光讯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0 11:45:06

  陕西光讯网(何媛)南家庄村位于旬阳县城北部,隶属麻坪镇。秋日,透亮的柿子挂满枝头,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飘香的黄豆……打谷场上,家家户户恨不得把整个秋天的收获都晒出来。行走在庄院里,红瓦白墙的房子、干净蜿蜒的村道、热情好客的农人,让整个村子散发出生机勃勃的气息。
  现在68岁的刘德芳是麻坪镇南家庄村的支部书记,担任村干部43年,他用亲身经历见证了村子半个多世纪的变化。

  一条公路改变一个村
  在1992年以前,从南家庄村下旬阳,先得步行3个小时下麻坪集镇,再行至赵湾镇红岩乡,乘坐镇安到旬阳的班车或者西安到旬阳的班车,一天仅有往返两趟。
  由于交通不便,当时的农业生产全靠肩挑背扛,化肥、籽种、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提前储备,下山卖趟烟叶,一早出去,等回到山上天都黑了。能有一条公路,不仅是刘德芳更是全村群众的心愿。
  靠着全村人的团结、坚持,从1992年元月,该村开始了长达4年的修路历程,1995年冬月,全镇唯一一个全长12公里的通村路贯通。
  交通的改善为村子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外面做生意的人陆续开着三轮车进来了,收购农产品;连西安人都跑到了南家庄村来收柿子;发展农业生产所需的物资化肥可以送到家门口,卖烤烟再也不用受熬煎了,交通的改善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2007年,该村又实施了公路硬化,交通的改善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村上的群众陆续买了车,小车就有30多辆,90%的家庭都有农用车。

  多项产业提升生活含金量
  “刘支书,进屋坐来!我家的烟今年卖得不错,50亩烟收入近15万元,没有白受累。”路上,群众李家玲遇见我们,与刘支书拉起了家常。
  “现在的生活条件可是比以前好多了,吃穿用根本不是问题。我们小的时候,那生活才叫艰苦。”据刘德芳回忆,“当时,我们家里大小10口人,一年分的粮食总共不过1000斤(包括玉米、麦子、红薯、豌豆各种),一人只有100斤,没一口多余的,吃、穿、用等物资都紧张。”
  “我十八岁参军,部队驻地在四川都江堰,那里的农村通路、通电、通班车,粮食丰产,条件非常好。”直到今日,刘德芳还清楚记得到部队后给家里写的第一封信的内容:“父母大人请放心,儿子在这里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不愁吃不愁穿,一切安好,请勿念。”
  1976年刘德芳退伍,他毅然放弃了全团仅有的4个安置就业名额,选择回到家乡,之所以作出这样的举动,就是因为他渴望自己的村子有朝一日也能过上幸福生活。
  “国家实行包干到户,1982年土地分到户,各户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那年,我家14亩麦子收了5000多斤,我高兴的晚上觉都睡不着。”刘德芳说。
  1986年南家庄村又种起了烤烟,到1990年以后,全村的烟草面积达600亩,全村500多人达到人均一亩烟。养蚕年均300张。如今,南家庄村稳定发展烤烟400多亩,种油菜250亩,养殖中华蜂50箱,还发展订单辣椒50亩。
  南家庄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看到如今村子的变化,刘德芳总是感慨万千。

  基础设施建设扮靓乡村
  南家庄村虽然在山上,但是基础设施条件却不差。夜幕降临,村子公路沿线的路灯依次亮起来,微风吹来,静谧而安详。
  “我们村1996年通电,之前用的是煤油灯,光线昏暗微弱,穷人家用不起,点桐油灯。你们这些年轻娃不了解我们吃过的苦啊。现在好了,高低压线改造都到位了。村上的能人李未来还给捐赠了234盏太阳能路灯,现在户户灯火通明,晚上出门也不用摸黑了。”刘德芳说。
  “我们父辈那个年代,有一间像样的瓦房已经算是富裕人家了,如今很多户都盖起了两层的小洋楼。现在又在开展住房质量提升与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拆除危房、改造旧房,村子的面貌一天比一天新。”群众朱显谋说。
  同时,该村还建起了净水厂,可满足全村155户群众的吃水需求。新的村级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村医刘忠武正忙着搬家。“现在的村卫生室设施齐全,宽展敞亮,可以为全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村主任杨兴宝说。
  如今的南家庄,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水、电、网全覆盖,住上了安居房,基本医疗得以保障。

  文化教育改变乡村未来
  “我儿子自西安科技大学毕业后,进了企业工作,一月工资有7000多元,终于不用像我一样肩挑背扛了,也算是祖宗坟头上‘冒青烟’了。”贫困户朱文社说。
  刘德芳回忆,80年代的南家庄村,全村只有两个人在旬阳中学上高中,一个是李谋宪、一个是温荣昌。
  “我们村上走出去的大学生可不少呢,吴厚强的娃读了博士,在上海上班;张世新的娃大学毕业后在西安永胜兴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村上还出了李波、李未来几个能人。今年,村上又有2人考上理想大学。”村文书吴厚侠说。
  时代的发展进步,国家的繁荣发展,让这个昔日的小山村也在一步步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不甘贫穷,不像贫穷低头,靠百倍的努力,用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我老了,快70岁了,这一届干满就不干了,要把机会留给年轻人。农村这片广阔的舞台需要年轻人主导。有生之年,我还想看到南家庄村更大的变化。”刘德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