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知名产科专家、上海春田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涛遇到一件糟心事:自己参与编写和主审的诊疗指南,还要特意去第三方网站花钱付费才能查到全文。
段涛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的前任名誉主任委员,参与主编2012版《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并主审了2018版的该指南。
段涛提出,中华医学会的临床指南应该是公开的、免费的,否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循证医学发展。
专家忧循证医学发展受影响
段涛在公众号“段涛大夫”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华医学会各分会的临床指南是专家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制订出来的。一个临床指南的制订通常需要几十位专家花至少半年到一年,甚至两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最终完成。临床指南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医生都能够去遵循和使用。
段涛指出,临床指南在指导医疗实践时很有帮助,一些学会还会考虑不同地区的情况,编写基础版和标准版两个版本的指南。在原则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基层社区和大医院的不同条件,充分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医疗费用的可负担程度,给出不同的诊断手法和用药指导。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索南巴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临床指南是平时临床工作的重要参考,根据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专家共识为临床一线精准治疗和完善诊治提供保障,对工作很有帮助,也是医学持续发展过程的体现。“因为医学是循证科学,指南更新完善就是新的诊治方案使用的依据。”
不过,索南巴久指出,日常工作中,查阅指南确实很受局限。一般需要通过指南的推广或参加会议时,才能了解指南的更新完善部分。“如果指南资源能够让我们第一时间知道,(会对诊疗工作)非常有益。”
段涛发现,在指南出台以后,专家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医生推广指南。不过,这种宣传和解读所涉及的范围毕竟有限,最重要的还是日常工作中的使用。“不按照有循证医学证据、规范的临床指南去诊断病人、治疗病人和管理病人。有可能会误诊和误治;可能会耽误预测、预防的最佳机会;可能会对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段涛在文章中指出。
段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同一个临床问题的处置,在国外问社区的全科医生和大学医院的教授,他们给出的回答往往是没什么区别的。因为国外有着详细的指南,医生必须遵循。但在中国,同一家医院的两名专家可能做法完全不同。”
段涛还特别提出,临床指南还应该有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写给病人看的。“患者有权利知道我这种情况怎么处理,以利于和医生沟通探讨。国外很多指南是免费公开,有时为了让患者更容易理解,还会给出专业版和大众版两个版本。正因为网络上太多说法太不权威,才应该有一个权威说法,让患者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
指南是否应该付费获得
记者查询中华医学会官网发现,在“临床诊疗”专题下,有不同领域指南集锦。在集锦下方,根据不同内容收录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上发表的指南、共识、指南解读、海外翻译指南的文献。
以心血管领域指南为例,集锦收录了2015-2017的相关文章。第一部分为高血压,共有8篇文章。其中有《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老年人异常血压波动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高血压患者降胆固醇治疗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等5篇可免费下载,《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中国肾性高血压管理指南2016(简版) 》、《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等三篇文章分别以10.5元、4.5元、4.5元的价格获得阅读权限。
在该专题下共有16篇临床指南,如想获得全部阅读权限,需要以共计32元的价格购买。另有一篇《NICE指南更新概要》价格为2.5元。
聚集了专家心血的临床指南是否该收费?段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之所以他发表文章呼吁临床指南全部免费,一方面是希望医生提高使用指南的动力和频率,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专家编写指南都是免费的。
“行业规范和指南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人去使用,本身就应该是公开的、免费的。但令人遗憾的现状是,当你需要阅读临床指南时,通常会在网上搜索,搜索出来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是链接到各个收费的知识库网站的,你是需要付费的。”段涛在文章中提到一个矛盾的现实:“我是不少临床指南的牵头人和参与者,我们写指南是免费的付出,可是当我自己需要查阅和下载这些指南的时候,依然需要付费。”
段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现在查看中华医学会临床指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查阅纸质版杂志或网上知识库。网上有一些第三方知识库的链接,中华医学会旗下的几本杂志也在App上尝试发布,不过都是少数。加上手机阅读体验不佳,不如下载到电脑或打印查看。考虑到医生查阅指南难度增大,甚至还要付费,就更加提升了学习门槛。
段涛指出,论文收费无可厚非,但在大多数国家,临床指南都是免费的。例如美国、英国妇产科学会的网站上的指南都是免费的,可以让孕妇自主学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晨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5日 09 版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