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天地 > 正文

马道之上“哒哒”响 城墙根下韵味藏

文章来源:西安新闻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14 09:38:32

南马道巷街景。

■记者 杨旭 文/图

有人说,如果古城是一本书,路名是书的目录,那南马道巷一定要和西安写在一起。是什么赋予了南马道巷这样的独特?是回荡在历史长河中的“哒哒”马蹄声,还是古老城墙与现代民居、文艺小馆融合所带来的静谧清雅的韵味儿?

位于西南城角内侧的南马道巷,西傍巍峨城墙,南至南城墙,北接西门盘道,长约六七百米,属于顺城巷,因靠近曾发挥过重要军事作用的“马道”,而保有独特的历史印记。明初,西安府城东扩,没有受到影响的西城墙和它的顺城巷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该巷子因为临近城墙的登城马道而得名。后又以西门为界,分为南、北马道巷,南马道巷的登城马道就在巷子南头的西南城角处。

“登城马道”是守城骑兵与步兵上下城墙的坡道,不管是日常城池防守,还是有紧急军事行动的战争时期,骑兵步兵均可迅速从马道登上城墙。由于登城马道是城墙整个防备体系的一项重要设置,所以建造城墙时,马道位置通常都选在城门附近和靠近军营处,是城墙的重要交通节点。

如今,在南马道巷的南端,也就是西南城角内侧,还可以看见保留较好的登城马道,不过它早已失去了最初的军事意义。巡城骑兵的“哒哒”马蹄,熊熊燃起的烽火狼烟,兵临城下的紧迫战事,都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只留下古老的城墙青砖、迎风而立的角楼……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西南城角的角楼,被拆毁得只剩下木架子,依然屹立,就是八面透风。” 原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朱文杰曾在附近居住多年。据他回忆,少时,他和伙伴们经常沿马道上城墙,顺木柱攀援而上角楼,坐在二层或三层上望远。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的夜晚,城墙砖上还散发着白日积攒下的热气,而在这三层高的只有骨架的角楼上乘凉,甚是惬意。

那时的城墙上,孩童们在互相追逐嬉戏打闹,而城墙下,大人们忙碌奔波维持着简单的生活。“南马道巷附近曾有几个厂子,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被大家称为‘南厂’的陕西机器厂。”朱文杰回忆说,南厂的前身是十七路军十七师师长孙蔚如部的修械所。1931年,朱文杰的父亲在南厂当学徒,从1933年至1936年在南厂当技工,工种是钳工。

“我记得这儿还有个木箱厂和化工厂,有一些附近的人有在木箱厂钉木箱挣一点生活费,补贴家用。”今年65岁陈四元坐在迎春小区院子门口的椅子上,缓缓地说道。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改造,厂子逐渐都拆除或移走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此处拆迁时,原本是低洼的菜地也都被填平。“当时填了8米呢!后来这里改造成居民区,也盖了一些铺子,最早开设古玩城,过了几年不景气,接着陆续就有一些饭店、咖啡厅、酒吧开起来,其中有几个还挺有名的,近几年生意看着也还不错!”陈四元说。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临近冬日的天黑得越来越早,昏黄的路灯下,低吟浅唱的民谣声从远处的咖啡厅传来,混着仿古式建筑的餐厅里播放着的民间地方小调,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似乎又让人觉得异常和谐、有趣。

沿着镌刻历史的城墙,轻轻抚过冰凉的砖瓦,我们来到西南城角,马道的门已经落锁,透过门缝望去,脑海不由浮现出一队士兵骑马而上,绕过角楼在城墙上飞奔的场面,耳边似乎还有“哒哒”的马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