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巷街景。
■记者 王昕 文/图
和索罗巷的相遇是一种偶然。在充满故事的东关小巷中穿行,无意中发现“索罗巷”名字中的诗意,让人对这条巷子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游走在这条五六百米的巷子里,看着两侧不起眼的居民楼和小店铺,遥想当年这里曾是唐代兴庆宫的组成部分,那时的繁华不禁让人有些怅然:因为要将两者在脑海中拼接起来是件很难的事情。时光流转,如今普通的小巷似乎只能用它的名字倾诉着岁月的故事,留下些许淡淡的遗憾……
索罗巷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索罗巷。据史料记载,唐朝时,索罗巷的位置是位于唐长安城三大宫殿区之一的南内兴庆宫之中。当时的兴庆宫非常大,那时候的索罗巷一带也一定繁华无比。这里之所以叫作索罗巷,是因为这里曾有过一个种满了飘有异香的娑罗树的娑罗园。
关于索罗巷与娑罗园,西安地方志研究者封五昌老先生曾考证过。据介绍,在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称:“天宝初,安西道进娑罗枝……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耸干无惭于松括,成荫不愧于桃李……”相传,唐玄宗见此树,非常喜爱,于是命人在兴庆宫里开辟一娑罗园,栽植此树。民国年间开始这里使用索罗巷一名,1966年曾改为更新一巷,1972年恢复为索罗巷。
顺着景龙池往南,快到柿园路口时就会碰到索罗巷,五六米宽的街道看上去很不起眼。和东关附近的其他街道很相似,索罗巷里大多是五六层的居民楼,一楼的门面房里多是餐饮店、杂货店等,一律门头简陋、入口极小,店铺也只有十几平方米。两侧居民楼外露的砖头,无声地透露着建筑的年代感。冬日的清晨,让本来安静的街道更显得冷清。和昔日的繁华相比,这里似乎早已泯然众“街”矣。
侯建设是索罗巷的老住户。偶遇这位老人时,他正在巷口等一位老朋友。“我这位老朋友从这里搬出去很久了,今天说是要回来转转,我专门在这里等,是怕他找不到我!”在老人等朋友的时候,我们随意地聊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前后,这里从西口一进来两边是土墙,路面也不好,坑坑洼洼,卫生情况也很差,有时甚至会散发臭味。到20世纪60年代,国家搞爱国卫生运动,巷子里才有了公厕,卫生状况好转。”侯建设老人告诉记者,过去巷子口处都有两层高的木门楼,新中国成立前还有打更的人看管,下午晚些时候关门,夜间打更的人就住在二层门楼上,几座门楼大概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拆掉的。和以前相比,这里如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呢!
在许多老人的记忆中,曾经的索罗巷环境虽然不好,但因其地处东关,那里也住过几个大户人家。“大户人家的房子门头高大,门槛高,院子也大,比如前门开在索罗巷,后门就可能通到柿园坊。最后这些房子都拆掉了,随后就盖起了越来越多的高楼……”侯建设说。
和周围的景龙池、窦府巷等东关这些颇有历史故事的街巷一样,如今的索罗巷也难以找出任何特色或者历史留下的痕迹。曾经茂盛的娑罗树去了哪里?索罗巷的历史又被掩盖在哪里?散落在西安街巷肌理中的文化又在哪里?站在索罗巷巷口,看着颓然冷清的巷子不禁唏嘘:“何时才能让慕名前来的人们领略到散落在西安小巷中的历史与文化。”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