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乡村T台秀”触网圈粉 邓斌 摄
半月谈记者 庞峰伟/丁怡全
这里,是古人类元谋人的发祥地,素有“世界恐龙之乡”的美誉;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两大地貌区分界处,峰峦叠嶂,丛林密布,溪河纵横,被称作“滇中翡翠”;这里,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造就了楚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时代发展的东风和利好的民族政策更给予了楚雄披荆斩棘的魄力和砥砺前行的锐气,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楚雄奏响了中国彝乡的奋进凯歌。
“滇中翡翠”熠熠生辉
眼下,楚雄正进入雨季,这是菌农们最忙碌的时节。几场大雨的浇灌,让潜藏在山野间的野生菌纷纷破土而出,一丛丛一片片一朵朵,仿若精灵。勤快的菌农一个雨季就能“捡”出几万元的收入。
“生态好,菌子多,我们收入就高。”楚雄州南华县菌农周开利享受着生态的馈赠。他说,雨水一遍遍下,菌子一茬茬出,收入就一节节长。
野生菌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素有“野生菌王国”美誉的南华县,境内有已知野生食用菌290多种,全县260余万亩林地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保护生态,它会给予人更多的回馈。”南华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自正权说,近年来楚雄州的野生菌保护工作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生态效益更加显现。
夏日清晨,走在楚雄龙川江畔,鸟语花香,景美宜人。龙川江是楚雄人的母亲河,过去,由于城市扩容、人口增多等原因,这里饱受污染,一度黯然失色。
当地痛定思痛进行整治,龙川江“脱劣达标”。现在,江畔绿树成荫,水清了、鱼多了,久违的白鹭、野鸭回来了,龙川江成为楚雄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地,也融进了无尽乡恋乡愁。
野生菌的红利和龙川江的变迁,是楚雄州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楚雄全州二氧化硫、氨氮等废气物排放量不断削减,纳入国家、省级“水十条”考核的6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2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10县市空气优良率达98%以上,森林覆盖率由1956年的23%提高到2020年的70.01%。楚雄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绿水青山带笑颜。今天的楚雄,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滇中翡翠”熠熠生辉。
楚雄的新鲜蚕豆在长三角地区大批上市 方喆 摄
绿色产业方兴未艾
生态优势凸显,楚雄州绿色崛起底气更足。
楚雄有充沛的光、水、热等资源,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囊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等7种气候类型,绿色农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楚雄铜、钛、铁、锌等储量丰富,能源保障、产业基础都具备一定优势,为打好“绿色能源牌”奠定了基础。
资源优势如何变为产业优势?楚雄聚力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正逐步形成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在楚雄州元谋县的一处果蔬种植基地里,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系统有序运转,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相结合,改变着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有了科技助力,楚雄农业智慧化发展前景大好。”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群说,这个基地生产的葡萄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终端售价达每公斤80元左右。
近年来,楚雄州绿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元谋蔬菜”“南华野生菌”等一批绿色品牌影响力攀升。全州建成规模产业基地542个、面积106万亩,形成“冬菜、春果、夏菌、秋核桃”四季飘香和山地牧业、花卉、中药材等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绿色能源产业亦提质增效。楚雄州2020年硅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单晶硅片产能居云南省第一;在楚雄州禄丰县,“中国绿色新钛谷”建设有声有色,楚雄州已成为具有较为完整钛产业链的地区;在楚雄市高新区,50余家知名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企业,正构建起云南省第二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绿色已成楚雄产业发展的厚重底色。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9个民族,44个姓氏,来自两县13个乡镇64个村的2000余人,搬迁到同一个村,能不能安定生活?
“能!我们村近11年来没发生过一起民族纠纷,各族群众亲如一家。”楚雄州姚安县草海村村支书杨有光说。草海村是专为安置大姚、姚安两县偏远山区的受灾群众而建的易地搬迁村,村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壮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9个民族的群众。近年来,草海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帮扶下,把蔬菜种植、肉牛养殖、劳务输出等搞得有声有色,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草海村的故事并不是个案。楚雄州2.8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37%。“楚雄州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楚雄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鲁文兴说,2017年,楚雄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党的光辉照彝乡、彝乡人民心向党”的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楚雄完成了梅葛、火把节等非遗保护项目数据库建设,编纂出版《楚雄民族节日志》等民族文化书籍,成功打造《云绣彝裳》等民族文化演艺精品和彝族火把节、原生民歌节等文化节庆品牌,进一步筑牢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团结的果实越结越甜。
精彩推荐
头条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