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游客来到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游览(资料图),新华社发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易艳刚 刘婧宇
7月中旬,浙江北部的石桥村,曹家漾河边数位工人头戴草帽脖挂毛巾,正在沿河岸一刻不停地铺设公园石子步道。不远处的咖啡馆已经建好,已完工的凉亭被绿树环抱。沿着九曲木桥漫步,可以在碧波荡漾中感受温婉水乡的宁静。
石桥村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风景秀丽但地处偏远,这颗“深藏闺中”的明珠装扮一新,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浙江有礼·浔寻善友’,我们的底气来源于即将开通的沪苏湖高铁。”石桥村村支书宋根荣很有信心。
南浔的故事,从水路开篇,由铁路赓续。始建于2020年的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已完成,预计今年底即可全线通车。届时,南浔这座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城市,将以更高的能见度链进沪杭都市圈,兼具千年古运河柔美和现代高速铁路刚毅,一柔一刚,尽显“水晶晶”城市魅力。
古与今
太湖南岸,开凿于西晋太康年间的古运河頔塘,沟通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由此,南北大量物资的交流运输更加便利,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上了新台阶。
作为南浔的母亲河,頔塘孕育了江南“富庶之地”。“苏湖熟,天下足”的古谚,诉说着旧时繁华。
百年前的上海,已是重要的国际商贸口岸,早已闻名海内外的辑里湖丝,借助頔塘通衢之利,自南浔向东到上海十六铺码头远销海外,占据了上海生丝出口外贸“半壁江山”。以“四象八牛”为代表的南浔丝商,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号称“中国近代第一镇”的南浔古镇焕发空前繁荣。
一根细细银丝,牵出一个水晶晶的世界。在输出丝绸的同时,頔塘还成为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输入的重要通道。商贸往来中,南浔古镇中西方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江南古镇的独有特色。
百年前依托大运河连接上海、享受到红利的南浔,深知交通的重要意义。速度换空间,古老水乡全新的发展机遇,再一次随着贯通南浔的高速铁路,疾驰而来。
6月28日,最后一对500米钢轨扣件安装紧固完成,标志着沪苏湖高铁完成全线铺轨。8月6日开始,沪苏湖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标志着该条铁路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静态验收预计8月底完成。
南浔站站房以南浔水乡常见的轻舟形象和流水意象作为设计元素,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计最高聚集人数1000人。站房内青花吊顶,引用张石铭旧宅菱形彩窗元素;正立面的弧形柱,灵感来源则是南浔湖笔。
2023年11月28日,南浔区与上海铁路文旅传媒集团正式签约设立沪苏湖旅游专列,建成通车后,南浔与上海约20分钟的车程,再度刷新两地交通的便利度。
步入高铁时代的南浔,将共享沪杭都市圈顶级资源,实现一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三小时通达中部地区核心城市,五小时通达京津冀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
老与新
南浔是文化重镇,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名人著书立传,收藏编史蔚然成风,堪称诗书之乡。民间有谚:“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书香绵延,世代相承的家风家训文化,奠定了家国情怀的浔商风骨。
无数游客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南浔家风传承馆,感受老宅子焕发新生机。这古老宅院,不仅是南浔近代丝商“八牛”之一的金氏故居,还全面展现了全区各家族独特的家风文化,成为暑期来南浔亲子游必打卡的家风文化特色地标。
金家家风优良,其正厅承德堂内高悬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园内湖石垒叠,花藤萦绕,还有数棵繁茂挺拔的百年广玉兰。正值暑期,人流如织,不少家长带孩子来此,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仰望着高高的对联,懵懂中种下了“积善行德、富而思进”的种子。
除了金家,还有张家“世德作求”,顾家“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刘家“乐善好施”,庞家“讲信修睦”,周家“世守儒风”,陈家“俾尔昌大”……游客可以通过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与展馆互动,寓教于乐中春风化雨。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老一辈影响着新一代。当代浔商们谨记家风教诲,将无数个小家融入大家,润物细无声地成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石。
范玲英,坚持穿着精致旗袍和绣花鞋网络直播。非遗传承人、湖笔厂厂长、中国好人、小儿麻痹症患者,拥有多重标签的她,最中意“好人”的称号。
祖上几代人制笔,作为传承人的她扛起了大旗,但她更深知残疾人的不易。这些年,范玲英经常在周边村庄招收动手能力强的残疾人进厂工作,教他们从最简单的挑选羊毫、狼毫做起。
若有行动不便,范玲英还会把原材料送到家中。在她身上,有着女性的柔韧、残疾人的坚强,更有着浔商传承至今的仁义。
她的秦峰湖笔厂先后荣获“浙江省守合同守信用单位”“湖州市名牌产品”“浙江省老字号”等称号。“等高铁开通后,欢迎更多游客来实地体验择料、水盆、结头、装套等工序,见证‘毛’变‘笔’的全过程,感受‘精、纯、美’的湖笔‘三义’。”
南浔有个传统,对有深厚文化修养的人,无论身处何位、年方几何,均会被礼敬相待。从各个乡镇、学校的普通人家,亦可感受当地流传至今的良好社会风气。
南浔联谊西路有一所与大上海深度合作的学校——兰生宏达实验学校,在孩子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上,陈列着“雅、信、孝、礼、恒、勤、谦、爱”八个石刻大字;每个班级门口,贴着本班每位同学的家训。
全校师生“传家风、扬校风、正教风、立学风”,在“听说读写”中践行“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宏道宏文、达德达才”的校训。
学生和家长经常互写家书,竖版信纸上字迹清晰工整。孩子会说:“妈妈,我学会了在别人遇到难处时搭把手。爱心会传播,善意可传递。”
父母会说:“我们不想用溺爱的方式让你长大,我们要把对你的爱深深地放在心里,相信你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一笔一画间,饱含父母的欣慰,见证孩子的成长,良好家风的薪火相传在白纸黑字间具象化。
慢与快
“浔寻善友”,春风化雨;耐人“浔”味,慢游快旅。
与繁华都市相伴的人群,经常开着“倍速”。高铁让远方来客的旅途变得更便捷,减少了舟车劳顿,可以更多地徜徉在氤氲水乡。
来江南水乡,可以栖灵魂,这句话在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的南浔,有了生动的注解。
旧馆街道港胡村,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升级美丽宜居示范村,新建的居住区都是统一的二层小别墅,不少居民把门前屋后的绿化带都自行“升级”,种上月季、铁树等,宛如小型花园。
村容干净整洁、村民热情善良、农家饭绿色美味,让不少游客产生在此置业的冲动。
夏日的午后阳光炙热,82岁的村民陈大爷和老伴儿来闺女家小住几日,看到素未谋面的记者几人,淳朴的大爷特别客气地起身招待。59岁的女儿在厨房收拾碗筷:“想让老人家多吃点饭就换着花样做,中午饭就我们三个人,烧了九道菜都没吃完。”灶台上刚收的9个碗碟里盛着鸡鸭鱼肉,连虾都准备了两种,小龙虾和河虾。
“中午吃的米饭是本地大米,特别好吃,用积分就能换,今天上午又刚送来一袋。”陈大爷指着黄色包装的湖州大米说。陈大爷说的“善治积分”,是港胡村乡村治理的17条量化指标,每个月只要攒够基础分,就可以换一袋大米。
参加组织活动、志愿服务、打扫卫生等方式都可以积攒积分,年底还会评选星级户,兑换现金奖励。港胡村支书钱建强说:“其实大家看重的并不是这点现金奖励,村民们之间在‘最美家风带乡风’的互相‘攀比’十分关键。谁家要是不达标,是要被‘戳脊梁骨’的。”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能达标,村民也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过去不太关心的村里事也成了人人上心的家里事。
同样依山傍水、乡风文明的村落还有很多,伴随着高铁的开通,可以预料到前景的火热。西堡村的“红美人”柑橘正在挂果,观音堂村垂钓中心已一座难求,今年以来练市镇的“女神街”“长三角亲子乐园”旅游过夜人数爆增……
已自内向外打磨一番的“水晶晶”南浔,以开放、包容之姿,迎接“有朋自远方来”。
精彩推荐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