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德昂族织锦传承人赵玉月在“德昂人家”民宿中(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新华社昆明6月27日电(记者伍晓阳、庞明广、杨静)时隔多年,67岁的德昂族老人邵德富又重新拿起了竹弓。这种竹弓曾是他们祖祖辈辈用来狩猎的武器,但这次他不是去打猎,而是用他自制的一种泥球为弹药,去驱赶他家坚果林里的小松鼠。
邵德富老两口在山上种了10多亩澳洲坚果,这是他的家乡——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重点培育的扶贫产业。
澳洲坚果原产自澳大利亚,德宏的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宜它生长。20世纪80年代,德宏便引进了这一树种,但大规模种植不过是近几年的事。
当地许多德昂族村民甚至说不出澳大利亚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但这种价格高、不愁销路的坚果却成了他们的“心头好”。
“一斤刚采下的坚果能卖10多块,这可比种玉米划算多了。”邵德富说。
眼看坚果树上结出一串串果子,山里的小松鼠却让村民们犯了愁。“树下满地都是松鼠啃完的果壳。”邵德富十分纳闷,澳洲坚果坚硬的外壳连汽车都压不烂,松鼠是怎么把它啃开的。
实在没办法,邵德富只能拿起许久没用过的竹弓,还搓了一大盆泥球“子弹”。“就是把松鼠赶跑,不会伤到它们。”他说。
如今的三台山,不仅有来自遥远南半球的澳洲坚果,还有成片的咖啡树、西番莲等“洋作物”,被装点得如同一个大果园。其中,仅澳洲坚果就种了3.7万亩,人均约5亩。
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德昂族源于古代的濮人,是中国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长期受土司、地主压迫,德昂族在新中国成立前生活极度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德昂族人才结束了受压迫剥削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小时候经常听家里老人说起过去的苦日子,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卢姐萨村民小组42岁的村民赵翁毕说,这些年他陆陆续续种了18亩澳洲坚果,还套种了西番莲、菠萝等热带水果。去年,他家纯收入近6万元,早已实现脱贫。
在这之前,赵翁毕家只种了点玉米、水稻。每年雨季,是他最忧心忡忡的时候。下雨引发山洪,山谷里的粮食还没来得及收,就被洪水冲走了。“我家的田被冲过好几次,只能去亲戚家借粮。”他说。
“现在我再也不怕了。”赵翁毕指着远处的一片坚果林说,他之所以敢一口气种这么多“洋坚果”,是因为政府早就铺好了路。政府免费发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还定下了每公斤6元的最低收购价。
“澳洲坚果根本不愁销路。”芒市林草局高级工程师钏加周说,澳洲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而德宏位于北半球,与澳大利亚等主产区季节相反。“这个时节国内外需求很旺盛。”
不仅山上种满了“洋水果”“洋坚果”,德昂族人还玩起了更新潮的民宿。这种近几年刚从国外引入国内的“洋产业”,已经在三台山火了起来。
作为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乡近些年吸引了不少海内外学者、艺术家和游客前来走访采风,民宿业也自然有了市场。
出冬瓜村的“德昂人家”是三台山上最早开业的民宿之一。和一般的酒店不同,这座老木房子里没有标间,也没有卫生间。在房子的二层,中间是一个火塘,周围摆了一圈地铺。
“这栋老房子几乎和我同龄。”51岁的民宿创办人、德昂族织锦传承人赵玉月说,村里很多老房子都拆了,但她家一直舍不得拆。2017年,家里的老房子被列入古村落保护项目,政府给了她3万元对房子进行加固。
在乡政府支持下,她很快和老伴办起了民宿。“村里人都说我俩是憨包,这么破的房子谁会来住。”赵玉月说,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许多游客就喜欢住这样的老房子。
每到晚上,民宿的火塘上烤着德昂族特有的酸茶,游客们围坐在火塘边,一边唱歌一边喝酒。赵玉月说,在这里才能体验最纯正的德昂族文化。
“我这里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赵玉月说,去年她家住宿、餐饮以及卖酸茶和织锦的总收入有5万多元。“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体验了我们的文化。”她说。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