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一家网络商城中发现,有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数量约17万条。在商家发布的商品信息中可以看到,这些“人脸数据”涵盖2000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每张照片搭配有一份数据文件,除了人脸位置的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信息等。
前几天,“AI换脸”APP闹得沸沸扬扬,惹得大家对数据隐私问题惶惶不安,担心软件借机收集人脸数据,造成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用于其他非法行为,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如今,居然有商家公开售卖“人脸数据”,在未经许可授权的情况下,私自收集他人敏感隐私数据,并成为牟利工具,令人不寒而栗,眼见“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现在AI换脸、语音模拟等智能合成技术进步很大,操作难度也降低很多,甚至实现一键式合成,普通人都能轻松操作,效果非常好,很容易蒙混过关。由于这些“人脸数据”都是真实数据,面部清晰可辨,且包括了情绪、颜值、皮肤状况等细节,如果“人脸数据”被不法分子买去,利用AI软件的技术手段,合成面孔、声音等,冒充他人进行网络诈骗,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据商家称,其售卖的人脸样本中,一部分是从搜索引擎上抓取的,另一部分来自境外一家软件公司的数据库等。这批“人脸数据”数量高达17万条,涉及2000人的肖像数据,包括知名演艺界人士、医生、教师、未成年人等。其所销售“人脸数据”的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法律,涉嫌非法收集他人敏感信息、非法售卖个人数据、侵犯肖像权、泄露未成年人信息等。相关商家除了及时将“人脸数据”下架,还应向司法部门举报违法线索,以追索数据泄露源头,打击违法买卖者。
大数据就是互联网“石油”,这些真实可靠的个人敏感数据信息,有很大的挖掘利用潜力,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才会被不法商家看中违法收集、倒卖。而且,公开销售“人脸数据”恐怕并非独此一家,类似敏感数据通常是在暗网里销售,或者用其他名称代替,以逃避监管。可见,对违法销售“人脸数据”行为,应加强网络巡查、关键词过滤,及时封堵、查禁数据泄露源头,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人脸数据”被商家拿到网上销售,且有成功销售记录,说明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虽然目前利用“人脸数据”进行犯罪的行为还不多见,但是,随着人脸识别应用领域的扩大,“人脸数据”犯罪恐怕就会多起来。因此,监管部门应尽早对“人脸数据”的采集、保存、利用等进行规范,设置最小化原则,控制“人脸数据”的采集、利用底线,以防范网友“人脸数据”遭非法倒卖、利用,保障公众的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