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山西原平市民在政府官网市长信箱举报称,当地一名小学代课教师在校外私自补课,“课上不讲课外讲”,每名学生每月收取300元补课费。当地教育部门经调查确认了补课事实,要求涉事小学解聘了该教师,并责令其退还补课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就此事致电当地教育部门,对方以“已对当事人处理完毕”为由,并未做出其他过多回应。
的确,一些教师用“课上不讲课外讲”等方式,诱导学生去自己开办的补习班补课,是对师德师风的严重损害,教育部门当然应该依规对涉事教师予以严厉惩罚。但网民跟帖中同情“代课教师”的声音比较多,值得深思。
此事复杂之处在于,当事人是一名代课教师。众所周知,代课教师在工资、社保、评职称、业务培训等方面,都无法与正式在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虽然目前无法确认那位代课教师有偿补课是否与收入低有关,但公众对其表示同情与包容,还是反映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很多地方代课教师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一些师资力量缺乏的农村贫困地区,这一群体依然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他们是基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奉献,很多人对他们是有感情的。人们何尝不知道有偿补课涉嫌违规,但代课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让大家选择了宽容,更不忍心看到他们受惩处。
当然,改善代课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不应通过有偿补课来实现,而应该由合理的制度来保障。解决代课教师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对等的问题,不仅事关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更关乎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大问题。
这些年,各级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巨大努力,但不足和短板也必须正视。代课教师同样是“筑梦人”,进一步提高代课教师的待遇,缩小编制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差距,欠发达地区仍然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作为。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刘晶瑶、王井怀)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