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东方
乾隆后期,官无不贪、吏无不恶,统治阶层过着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的生活,“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那个时期的民谣。清代末期,国家羸弱衰败,当初那么能征善战的八旗军,合计近200万的清兵,却任由不到2万的八国联军长驱直入。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是说,即使是政声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账,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这句辛辣又富有调侃意味的民谣,出自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概念?据说,清代的十万两白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人民币,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这也反映出当时官场腐败的严重。
在乾隆统治后期,贪腐之风盛行,贪官恶吏像蛀虫一样侵蚀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揭露:“各级官吏贿赂公行,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一县如此,通省皆然,一省如此,天下皆然”。
提到清代的大贪官,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就是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大学士和珅。他的贪污手段五花八门:利用职权贪污,通过调查贪污案从中谋利,掠夺土地和房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历史评价莫衷一是。晚清外交家薛福成所著的《庸庵全集》中提到,被查抄的和珅家产,已经估值的为两亿六千四百万两白银,加上没有估值的,总计约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而和珅的府邸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这块风水宝地的描述。
“大老虎”和珅只是当时官吏腐败的一个代表,腐败的金字塔下,各种“老虎”“苍蝇”层出不穷。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发生过一起官员以赈灾之名,肆意侵贪的大案,牵涉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几个省,震动全国,被乾隆皇帝称作“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而晚清的腐败,与乾隆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统治阶层已腐朽至此,军队又怎能独其外而自强?满洲八旗军,由清太祖努尔哈赤组建,曾“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了一两百年。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每战必败。再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200万的八旗军在不到2万的敌人面前,竟然不堪一击,随之而来的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
我们可能会有疑问,难道清代统治阶层从来都没有反过腐吗?当然不是。乾隆皇帝在执政初期,把贪污看成和悖逆一样的重罪,采取严刑峻法,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但是到了执政后期,开始贪图享乐,倦勤怠政,对贪腐由初期的“断无可纵”变成后来的“多从宽纵”,致使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
历史的教训发人深省,腐败是封建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反对腐败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