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车票无纸化:方向对,着急忙慌“一刀切”不对

文章来源:新华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19 11:11:31

  近期,我与同事乘高铁出差时发现,自助取票机前的队伍比以前更长了。细究发现,以前打印一张票即可报销,但现在需打印行程单、报销凭证,难免时间翻倍。志愿者解释称,“这是高铁在推无纸化电子客票”。网上随手一查,不解甚至质疑声音不断:“纸多一张,时间翻一倍,哪里省了”“车票不印座号,是为了省墨还是考验记忆力”……

  铁路部门宣传称,电子客票“更加环保与方便新潮”,将原纸质车票承载的旅客运输合同、乘车、报销三个凭证功能分离,实现了运输合同凭证电子化、乘车凭证无纸化、报销凭证按需提供,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可以看出,改革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为乘客提供方便,为窗口减少负担,直接刷身份证或电子票进站,节省排队购票取票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厉行节约环保,减少票用纸张的资源消耗。

  衣食住行,民生之本。小小一张票据,牵动每个人。试图让现代科技融入百姓生活的理念和从“一张纸”做起的环保意识,初衷是好的。然而,不少旅客“不买账”,还是因为体验不友好,细节没到位。

  首先,原有蓝色磁介质车票在便利性上有独特优势。一张票承担着看车次、查座位、报销、退改签等诸多功能,功能集成本身就是便民。但是,车票“拆解”带来了新麻烦。改革之后,很多乘客要不停地放下行李、掏出手机翻看车厢号和座位号,还要通过大屏幕查询检票口;需报销的乘客,仍要打印跟原来车票近似材质的蓝色凭证作为报销依据;凭证不显示座次信息,要确认车厢和座号、要跟“座霸”展开权益斗争,得打开App或短信反复确认;如果要拿座位号,则需打印长长的购票信息单,一张纸变成“两张纸”,资源消耗反变多了。

  其次,车票虽然电子化了,但报销体系没有电子化,单边推进难以实现改革最优效果。不用报销的乘客,原本就不用打印纸质车票;需要报销的乘客,现阶段还无法跟纸质车票说“再见”。因此,在报销机制未实现移动化、电子化的前提下,报销凭据“单飞”意义不大。

  第三,电子客票的基础,是旅客对智能手机、购票App、网上银行等科技产品的娴熟掌握。某种程度来说,电子客票设置了乘车的技术门槛,提高了部分群体的出行难度。如果购票、乘车、找座位等环节都离不开智能手机,部分老年群体的出行可能会变得困难重重。

  在推进改革和制定规则时,多些换位思考、多以群众的切身体验为标准,才能让便民真正落地。据最新消息,鉴于旅客意见较大,铁路部门已在报销凭证上增加了座位信息。这说明铁路“开门改革”征求民意的渠道还是畅通的,希望其他部门推行改革时能吸取教训,考虑更周到。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王俊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