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评论 > 正文

找“电子亲人”真的管用吗?

2024-03-30 00:19: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记者 马若虎

  “孩子,今天妈妈教你各种蔬菜怎么切。”

  “女儿啊,今天没受委屈吧?累不累啊?”

  “考不好就不要爸妈了?走,爸爸带你买礼物去。”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出现了很多“电子亲人”账号,他们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的身份,分享生活、教授技能以及与网友情感互动。“电子爸妈治好我的精神内耗”等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一些“电子亲人”账号积累了不少粉丝,不少年轻人热衷于与“电子亲人”互动,向他们吐露心声、倾注真感情。其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反应的现象或者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年轻人的情感需求需正视。

  从一些“电子亲人”账号的内容看,他们常常用包容代替责备,主打一个“给满情绪价值”。对后辈的同理心、无微不至的关心、温柔有耐心的指导,令网友破防:“原来这就是被捧在手心的感觉。”

  反观现实,有人家人长期不在身边,有人原生家庭存在种种缺陷,缺少爱、不被理解和肯定,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灵创伤。“电子亲人”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正视这种需求,多关注年轻人的真实状态,多鼓励他们追求事业和梦想,才能少一些“电子依赖”,治愈他们也是构筑幸福家庭。

  第二,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当重视。

  有人说,“电子亲人”是精心打造的人设,属于商业运作。的确,尽管“电子亲人”的背后是真人,触动的也是真情实感,却仍然是虚拟世界的产物。“电子亲人”就像是一个情绪充电宝、心灵加油站,正因为被需要,才受到追捧。

  这种对年轻人消费理念的精准对接,同样体现在时下兴起的“陪伴经济”中。陪游、陪学、陪聊,无论哪种陪伴,都满足了年轻人日益细分化、个性化的社交和情感需求。重视年轻人的消费理念,瞄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是把握商机、赢得长红的正确路径。

  第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

  不可否认,作为很多网友的情感寄托,“电子亲人”传递温暖和感动,带给人前行的力量。但既然是虚拟世界的产物,我们对“电子亲人”所呈现内容的真实性也要打一个问号:有多少是靠着提前写好的剧本“演”出来的?有多少是打着“亲情幌子”骗取流量、贩卖焦虑?

  对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如果对“电子亲人”盲目崇拜,沉迷于此,容易被商家控制,有可能产生过度消费,甚至遭遇情感欺骗和隐私泄露。

  说到底,别人那些幸福的感受,成为不了我们自己的生活足迹。我们或许从“电子亲人”那里得到一时慰藉,但终究要面对现实。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矛盾,也不存在所谓的“完美”。从“完美”的“电子亲人”回归真实家庭,接纳不完美的生活,相信亲情的美好,相互体谅、相互扶持,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电子亲人”再好,也终究抵不过一个真实的拥抱。我们希望亲人理解我们,我们也要理解亲人。那割不断的亲情和时时刻刻的牵挂,才是我们身边的幸福源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