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讯网讯(通讯员 张宣)5月15-17日,西乡县政协主席朱小平带队赴重庆市涪陵区参加“川陕渝地方政协助推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协商会”。此会由重庆、四川、陕西三省政协联办,千年“荔枝道”的起点——重庆涪陵区政协承办,荔枝古道沿线省、市、县政协、文旅等有关领导及荔枝道文化旅游研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根据史料记载,唐代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涪陵)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长安的道路,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被称作“荔枝道”,全程1000多公里。“荔枝道”基本路线是自涪陵—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平昌—万源—通江—镇巴—西乡,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临潼华清宫)。唐时此道沿途广设驿站,每隔20里设置1个驿站。负责运鲜荔枝的驿使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所砍下的竹筒中,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紧鞭急蹄,保证及时把鲜荔枝送到长安。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有精彩的描述:“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就是对当时荔枝道的生动写照。另据南宋王象之编纂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载:“杨贵妃嗜生荔枝,治驿自涪陵,由达州取道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色仍未变”。
“荔枝道”作为关中入川的“捷径”,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唐代经对交通整饬,“荔枝道”充分显示出其为翻越秦巴群岭、联通川东岭谷与关中平原“快速通道”的特征。在随后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其道路系统仍呈发展之势,不仅发挥过军事通道作用,更由于贩运盐茶等民间贸易而形成东、南、西各向交通路网。直至20世纪80年代,现代公路体系建立后,“荔枝道”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当代实证中国多元一体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文化线路遗产。
协商会上,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考察调研了涪陵荔枝道遗址、遗迹发掘、保护、利用及相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大家围绕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协商。三省市县政协讨论通过《川陕渝地方政协推进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倡议书》,将建立定期联合协商会议制度,共同挖掘荔枝道文化资源,开展荔枝道文化研究,推动荔枝道文化传承,努力形成具有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荔枝道文化产业,助推地方旅游经济共同发展。
西乡作为荔枝古道重要节点,县境内据初步考证,在堰口、白龙塘、子午等镇有十余处遗址、遗迹有待发掘、保护、利用。西乡县政协在会上提交了《穿越古今、结盟发展 开创“荔枝古道”文旅产业新局面》的交流发言论文。该县将以本次联合协商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和加强文物保护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域内荔枝古道文化遗迹和地域文化遗产,充分挖掘整理古道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价值等,加强保护利用,促进地域文化、旅游观光、商贸流通等不断有新动能新发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