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的广袤土大地上,土豆不仅是当地的特产,还因其淀粉含量高的特点,成为制作粉条的优质原材料,加工土豆粉条也是当地群众的一项主要收入。我市安定镇廖公桥村整合村上原有的小作坊资源,将土豆粉条产业升级,打开集体增收致富门。
走进安定镇廖公桥粉条加工厂,一个热火朝天的漏粉场面呈现在眼前,四五个村民组成一条生产线,漏粉、煮粉、捞粉、晾晒……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各自忙碌于漏粉的各个环节,展现出娴熟的技艺与十足的干劲。
廖公桥村村民张润珍说:“漏粉第一步要打膏子,打膏子跟淀粉是有比例的,比例合适以后掌握生熟,然后才能把粉漏好,粉漏出来以后要冷冻,冷冻以后还有一步就是摆粉,水里面把冰摆出去,再通过太阳底下晾,晾干以后就可以储存、出售。”
廖公桥村的手工土豆粉条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与日俱增,随着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粉条的订单数量迅速增加,传统的手工漏粉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村上整合资源,引进新设备,大大提高了粉条的产量。
廖公桥村村民张润珍说:“我们原来规模小,现在加工的比较多,一天一家光加工洋芋四五吨,一个冬天有加工十几吨的,还有加工几十吨的。”
在传统漏粉产业中,土豆处理环节长期依赖人工操作,这一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廖公桥村引入现代化的土豆处理设备,如今仅需少量工人辅助,短短数小时就能高效完成,效率提升了数倍。
廖公桥村党支部书记石明明说:“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引进的新机械,该机械能清洗、过滤、除砂、除泥、捡石,到了出芡、淀粉的时候,就用我们传统廖公桥的近百年的手工工艺。”
现代化设备的引入,使得土豆处理环节的效率与质量大提升,不仅实现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廖公桥村党支部书记石明明说:“这个粉条加工厂能解决我们村上的土豆销售问题,能增加村民的收入,还能代加工村民种的洋芋。下一步,打算粉条加工厂招商引资、向外承包,给村上带来经济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