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台文物修复从业者陕西研习记:传奇“水陆庵”低调的“小敦煌”

2019-09-01 09:18:47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分享到:

  西部网讯(记者 秦怡 李亮)在距西安五十多公里的王顺山下,有一处低调却充满传奇色彩的六朝古刹——水陆庵。它以琳琅满目的泥质采塑、壁塑、悬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敦煌”。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省台办主办,省文物交流协会与台湾大雁人文协会承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协办的“台湾文物修复鉴定从业人员实习创业就业研习营”一行来到水陆庵参观交流。当台湾的文物修复从业者们进入水陆庵保存有3700多尊塑像的诸圣水陆殿时,一下便被四周墙壁上形象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泥塑、壁塑、悬塑所吸引,不断地发出赞叹之声。“这个地方真的太棒了!”来自台北的童宜平一边认真的看着布局严整、气势恢宏、惟妙惟肖的塑像群,一边不断重复的向周围同伴感慨。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心灵契合,在场的人无不被塑像群强大的阵容、恢弘的气势所震撼。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杨秋颖(左)在水陆庵诸圣水陆殿内,为研习营的同行们就水陆庵历史沿革、彩塑群的制作技艺、保护修复理念方法等作以介绍。

  水陆庵原是悟真寺的“蓝诸庵水陆殿”,悟真寺创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4年),唐时扩建,为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善导、净业等大师曾在此开坛讲经。

  至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镇守长安的秦王朱怀埢,动用能工巧匠,修缮庙宇,在殿堂之中精雕细绘、重整壁塑,历时五年方得完工,并逐渐将水陆庵奉为家祀佛堂。

  在经过明代大修之后的彩塑群上,雕塑匠师们保留了唐代佛教雕塑技法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泥塑的工艺技巧和绘画手法,在表面敷以金箔,施各色矿物颜料,展示出了中国古代彩绘精湛的水平,诸佛菩萨、亭台楼阁、珍禽瑞兽皆形象逼真、质感细腻。

  这些壁塑群把绘画、圆雕、浮雕、镂刻等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技巧,以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诸圣水陆殿中保存的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群,分南北两墙、殿正中隔间壁墙、西檐墙四部分,其中以南北墙上的泥塑最为精彩,它们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实际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千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变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被誉为“天下第一立体连环壁塑”。

  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教主塑像并列,佛、道、儒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水陆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彩绘泥塑群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研究价值,被列入中德合作开展的文物保护科技合作项目。水陆庵彩绘泥塑保护修复项目从科学保护、修复理念、技术分析、测试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陕西文物保护修复的一流水平。

  跟随来自台湾的文物修复从业者们,我们不仅看到了近几年封闭保护修复的诸圣水陆殿后殿彩绘泥塑群的神秘面目,更得以进入顶级文物保护修复现场,一窥神奇。

  历经岁月沧桑,受温湿度、光、积尘、雨水侵蚀、可溶盐、生物损害、制作材料及工艺、人为因素和地震灾害等的影响,水陆庵壁塑和悬塑支撑墙体风化糟朽,骨架断裂矿化、泥层空鼓剥离,颜料层粉化脱落,保存状况堪忧。

  陕西的文物修复专家们如何修变严重的塑像?如何固定失去稳定的悬塑?如何明确病害成因?如何知晓其制作材料及工艺……参观完诸圣水陆殿后,来自台北的邓翔带着这些困惑与疑问,和现场正在做修复工作的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刘西林聊了起来。

  因着相同的专业、相同的语言,更是因为相同的文化,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刘西林揭开一旁被布盖着的塑像碎片向邓翔介绍,“这就是很多塑像修复前的样子。”听罢刘西林的介绍,邓翔对陕西同行们在文物修复中的创新性技术和方法连连称赞。

  参观完诸圣水陆殿的彩塑群和文物保护修复现场后,负责水陆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专家们和研习营的台湾同行们一起,就文物保护修复中的遇到的问题举行了交流座谈会。大家就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科技方法以及在实际修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展开讨论、共同进步,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献策献智。

  所有行程结束后,研习营的所有成员们在水陆庵内合影。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