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类信息 > 商洛 > 正文

商洛市全方位多维度打造宜居城市

2024-01-16 09:23:02

来源:商洛市发改委 李政权

分享到:

      “十四五”以来,商洛市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紧扣中省要求,抢抓发展机遇,围绕打造“一都四区”目标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康养之都”发展定位,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新型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水平。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市、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美丽中国·深呼吸之都等一大批20项金字招牌

推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助推商洛高新区(商丹园区)高质量发展。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三期)等市级重点项目顺利落户高新区,进一步增强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动能;指导高新区和市水利局分别建成了两河口城市运动公园、高新公园及九鱼公园等康养休闲配套设施,完成了亚迪大道“白改黑”及商鞅大道东段绿化提升改造、建筑立面改造及供水、供气、供热配套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极大地拓展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进一步提升了高新区城市发展能级。

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立足实际,以巩固创卫成果为抓手,重点在“治污、治脏、治乱、治差、治本”上下功夫,坚持多管齐下,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实现明显好转。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减污降碳方面:一是逐年度印发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职责,确保有效推进。二是全面完成各年度市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涉,推进道路清扫保洁、市政工程扬尘治理、城区渣土车整治工作。在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方面,一是印发各年度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职责,削减高温天气臭氧污染。二是积极推进完成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重点时段加强市政施工管控等任务,同时,及时落实响应市臭氧污染防治办临时调度任务,确保降低臭氧污染。在露天烧烤、餐饮油烟、扬尘管控方面,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促各县区坚持“六定”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制度,加大机械化清扫频次和范围,尤其是加大对主要车行道路段和城市死角死面的机械化清扫力度。目前中心城区、县城道路机扫率分别达到90%和85.72%,城区路面重点时段实现洒水作业;重点加大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管控治理力度,狠抓《商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宣贯执行,组织对执法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开展了餐饮服务业油烟净化设施摸排及执法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办案水平和整治效果。截止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760人次,检查建档餐饮经营单位188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267份,整改到位216户,其余50户正在整改,其中立案查处1起、罚款2000元。在机制建立方面,新批准设立了市环卫指导中心,按照“行业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市上指导、各县区和高新区分级负责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及日常监督管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管理体系;以开展“干干净净过节”系列活动为契机,建立了全域城市环境整治大提升长效管理联动机制,深入开展城市全域深度保洁、建筑垃圾清理、公厕提质升级、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新创建44家市级“最美公厕”,新建3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厂区),聚力打造“干净商洛”品牌,为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了靓丽、洁净、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一是结合城市更新,制定了《商洛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心城区累计建成255.7公里排水管网。二是于2022年启动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建设,设计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万m³/天,计划总投资1.5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建成,预计2023年底前通水运行。三是扎实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中心城区治理污水直排口26个、消除管网空白区7.2平方公里,走在全省前列。四是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缺口和设施短板,全面启动全市全域污水垃圾处理PPP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域污水垃圾污染综合防治和丹江水源保护、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全市共计划新建污水处理厂站519座(其中:县城2座、镇级68座、村级49座、移民点391座、3A级景点9座),日处理污水规模9.4075万吨、配套管网约1315.69公里,估算投资36.56亿元。目前,已累计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站180座,铺设配套管网740公里,建成运行20座,镇级厂站全面开工建设,商州、洛南、丹凤、商南4个县污水管网基本建成,山阳、镇安、柞水厂站管网正在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约24亿元,约完成总任务量的70%,计划2023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五是商南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山阳县污水处理厂应急调节池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800万元,已建成投运。

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在医废处置方面,严格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一是组织修订了城市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特别是2022年8月份突发疫情期间,协调市环境、卫健、城管三部门紧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心城区医废垃圾收运处置管理责任的紧急通知》,明确了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操作流程、包抓责任和工作要求,有效解决了医废产生量剧增、收运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守牢医废收运处置环节疫情防控防线。二是商州区医废处置中心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医废处置单位,建成运行高温灭菌与热解焚烧两条处置生产线,总计处置能力为15吨/日,负责接收处置全市各县区的医疗废物,医废及时收集、运输、灭菌、焚烧做到日产日清,高效处置,不留隐患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中心城市于2019年底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出台了《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暂行)》《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商洛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2022-2035年)》,健全了生活垃圾分类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推行“城管+社区+物业”工作模式和“不分类不收运”工作机制;中端分类收运车辆基本配齐,中心城区公共机构和物业小区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基本配备到位;完成有害垃圾暂存点(小型)和商州区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项目建设,商州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扩容和提升改造项目(即二期项目,项目设计新增处理能力50吨/天,总投资约4200万元)正在积极推进;投资约4000万元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分中心等商州区生活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正在建设、计划2023年底前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年底将建成运行,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闭环链条,推进垃圾分类由点及面,连片成面,全域覆盖;商州区被确定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中心城市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在80%以上,分类覆盖率达到75%,建成27个垃圾分类达标和示范单位、学校和小区,总结形成的“四分三定一督”的分类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应用,各县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于2023年正式启动,相关工作正计划推进。                                                                                                     

建立“一核四带四星多点”城镇体系。围绕城市空间治理,坚持“拆、改、建、管、治”多管齐下,依法整治城市规划管理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在较好巩固秦岭“五乱”问题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向城镇转移,运用“双查”机制,自2021年8月份以来在全省创新、在全市首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速度、规模和阵势集中开展了以拆除违规广告、拆除违法建筑、提升城区建设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两拆一提升”三年行动(2021—2023年)和“阳光房”专项整治,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广告6.73万块、违法建设3154处76.8万㎡、阳光房811处4.1万㎡,清理富余城市家具和设施1.87万处,拆出城市建设用地1190亩。通过拆违和项目建设,实现空间变大、公园变多、城市变绿、道路变畅、河道变清、街巷变净、夜景变美、环境变优“八个显著变化”

   提升中心城区空间品质。一是完善设施,精准补短,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十四五”以来,实施城市更新市级重点项目30余个,仙娥湖东路建成通车、西路加快建设,陈塬二路、舒杨村2座跨丹江大桥竣工通车,11座交通安全岛和5座人行天桥建成投用;戏曲文化广场、中心广场提升改造等一批休闲健身设施和老化管道改造项目同步跟进,促进城市扩容提质。二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市名片擦得更亮。指导全市利用违建拆除腾退地等新建103个城市口袋公园,形成山地、城周、城中浑然一体的城市“公园群”,牵头开展墙体绿化美化提升专项行动,打开城区多处景观视觉通廊,建设无界公园、实现城绿相融,立体式推进绿地开放共享,通过公园建设改善了环境、惠及了百姓、节约了成本、拉动了投资、提升了效益;做活“水文章”,实施雨污分流治理,实现从建设精美城市公园到建设大美公园城市转变。三是提升风貌,扮靓颜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开展“城市风貌提升年”活动,做到“四个延伸”,为城市做减法,对城市家具、建筑、景观实行严格风貌管控,牵头实施“多箱一”“多杆合一”“多牌合一”道路“白改黑”线缆落地、建筑立面及城市亮化更新改造等专项整治打造出空间协调、视觉清朗、规范有序、整洁靓丽的城市空间环境。目前实施道路“白改黑”52.4公里、改造建筑立面120万㎡、门头牌匾1500余块,修缮刷新各类杆架8000余杆、路沿石15.2万米、翻新公交站牌106合并整治电箱124个落地架空线缆272.5公里中心城区完成68建筑2处河堤、5座桥梁亮化改造任务,实现城市色彩、品质、功能、形象、风貌的整体提升及和谐统一,塑造出独特的城市气质。四是守牢底线,从严监管,城市稳定安全运行。严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两条底线,紧盯城镇燃气、市政设施、公用事业、污水处理、排水防涝等领域,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五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推行城市管理包容审慎执法,在中心城区设置30余处便民市场,强力推动发展“夜间经济”,优化提升城市“颜值”,强化服务守护城市烟火”气息,城市运营精细化精致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设秦岭生态宜居城市。一是自2017年开始,连续6年咬定目标,持之以恒创建园林城市,以“绿满商洛·花映鹤城”为主线,以“十万苗木扮鹤城”绿荫行动和“十万花卉香满城”专项行动为载体,坚持“大城建”理念,统筹山、水、城关系,修复山脉、贯通水脉、连通绿脉、延续文脉,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地上与地下统筹、新区与旧城同步、产业与城市协同,树立城市更新“整体观”,掀起项目建设滚滚热潮,城市品质实现大幅提升;中心城区建成林荫大道30余条、景观大道10余条绿道33.1公里,覆盖周边居住用地达580公顷,城区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1.37公里、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7%,林荫路覆盖率达76.04%,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0.89%,搭建起线性绿色开放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极大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按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对城市规划区内11株古树名木和50株后备资源完成普查登记,实现一树一档、挂牌保护,树木长势旺盛;中心城区率先在全市实施了公共绿化养护市场化服务外包,将41.01万平方米公共绿地和13269株行道树日常养护推向市场,建立了“政府监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绿化养护机制,确保绿化养护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扎实开展省级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建设,确定4座公园、8块1.05万㎡绿地先行先试,打开莲湖景区门户区及江滨大道进入丹江公园多处景观视角通廊。集中开展墙体绿化美化提升专项行动,从平面绿化向空间绿化拓展,对中心城区89处围墙、护坡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共栽植花卉绿植9万株、美化墙体1.56万米,实现“推窗见绿、满城见花、抬头见景、出门进园”,立体式推进城市绿地开放共享。经遥感测评,截止2022年底,中心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42.69%、44.71%、17.18㎡、87.29%,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为97.18%,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并通过省级初审,2023年正式迎接国家验收。二是积极开展中心城市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完成城区公园、广场绿线划定和界桩设置以及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的编制;扎实开展外来生物入侵普查工作,普查面积246万㎡,普查出美国白蛾、加拿大一枝黄花两种外来入侵物种,及时清除焚毁,受到广泛关注;大力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多措并举持续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和物种丰富度。三是制订了《商洛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在城市公园广场、市政道路等项目建设中充分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率先在江滨大道、州城路、名人街、通信路、民主路、民生路、民和路、民居路、朝阳路等9条道路建设下沉式绿地,在城区主要街路人行道铺设透水砖50.94万㎡,扎实抓好城市易涝点的治理,全面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四是扎实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设立了25个社区城管工作室,开展柔性执法,上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79件,切实做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引导多方共同参与城市管理,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五是制定了《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城市供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园广场设置了应急避险场所,推行“人盯人+防抢撤”“双2+5模式”城市内涝治理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应急演练,打造出精准、高效的指挥调度和应急抢险体系,全面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建立了人盯企业(单位)安全生产单一包联责任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4亿元,改造老化燃气管道73.9公里,城市安全韧性全面增强;联合公安、交警、消防、街办、社区、物业等部门,对各类占用人行道、公共通道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及时清理占道物品,确保人车畅通无阻,畅通城市生命健康通道。

提升县域经济承载能力。一是以“两拆一提升”为抓手,协调住建等部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城市风貌控制导则(试行)》、开展了城市体检,发布了城市LOGO,实施“312”工程,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等因素,积极培育“一县一特色、一城一品牌”的特色化、专业化功能县城,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商州区餐厨垃圾处置中心(2018年建成,日平均处置餐厨垃圾约30吨)、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筑垃圾处理场稳定运行,商南县、商州区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容工程建成投用,柞水县垃圾填埋场扩建项目正在实施;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计划在商州区和柞水县新建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商洛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市本级)一期工程设计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日,装机容量25兆瓦;预留二期工程处理600吨/日,装机容量12兆瓦,整个项目年底建成运行,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5.7亿元。柞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计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日,装机容量6兆瓦,计划投资1.65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县域垃圾处理能力持续增强。三是利用违建拆除腾退建公园、建公厕、建停车场、建充电桩、建健身广场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生活更便利。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水气暖领域小切口改革,便民利民惠民。一是商洛市水电气暖一体化服务平台建成上线运行,有效解决水电气暖报装业务分头申请、资料重复提交、现场反复踏勘和全流程无法有效监管等问题,实现水电气暖报装业务“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站办理、联合勘验、并联审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开通了用水、用气、用暖网上缴费功能,实现用户“足不出户”缴费;三是将用水报装时限压缩至9个工作日,故障维修响应时间压缩至1.5小时以内,开通微信公众号用户报装渠道及服务评价功能。四是出台了《商洛市加强城市机动车停车管理二十条措施》和《商洛市规范共享电动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心城区已建成投运5个立体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020个,协调开放社会停车位2270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加强水资源治理与保护。在城市再生水利用方面,完成《商洛市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的编制,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项目由陕西商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水运输管线11.6公里、升压泵站一座、1000m³蓄水池两座以及其他相关中水利用设施,将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运输至商洛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发电工业用水,实现中水利用,目前年平均利用中水约100万m³。此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使用再生水有关设施,商州区正在积极策划夜村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项目,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逐步提高。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建设方面,新建供水管道1005米,完成亚迪大道二期、环城南路配套供水管网建设,不断扩大城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完成北新街东段等地1653米老化供水管道改造,实施二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二水厂加压泵站提升改造工程;中心城区建成区供水管网密度为4.99公里/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为94.67%;对中心城区100余家住宅单位用户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摸排,进一步提高城市安全供水保障能力。

推动能源清洁利用。扎实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和集中供热;有序开展路灯节能改造,建立路灯智能管理系统,动态调整路灯启闭时间,完成江南小区片区83杆166盏节能灯头更换;加强1150辆公共自行车及49个自行车存取站点运营管理,引进投放共享单车2000辆,满足群众短途绿色出行;深入开展园林式单位和居住区创建活动,城区累计创成各级园林式单位及居住区114个,园林式单位(居住区)达标率达到53.52%,完成48家“零绿化”单位集中整治,加快构建绿色生活体系;主动配合商洛经开区(洛南县)筹建工作,积极对接园区用气气源保障问题;市住建局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构峪生态充电站(22个快充车位)、北客站(7个快充、6个慢充)、市自来水公司东侧(12个快充车位)、市交通综合物流园(30个快充车位)共77个充电车位相继建成,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新建或改建集中式充换电站及分散式充电桩配比为8%。商州区建成60处充电站,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300余个;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3处,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端口18个,全部投入使用;国网商洛供电公司在丹凤公司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个,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

全力推进智慧商洛建设。“秦岭智谷·数字商洛”项目建设由市工信局总牵头负责,在城市管理领域市本级、商州区和柞水县建成了智慧城管平台,市本级智慧城管“城市管理随手拍”功能上线运行;商州区智慧城管平台与市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队员配置手持智能执法终端“城管通”89部、监督指挥“领导通”6部,实现监督指挥案件派遣、专业处置、领导督办三方案件信息互通,有力保障市、区两级智慧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派遣的案件快速、准确、如期办结。目前,加快涵盖“城市道路、综合管廊、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环境卫生”等内容为一体、“智能化、高效化、一站式、一网统管”的商洛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即将启动建设,建成后融入“秦岭智谷·数字商洛”大数据平台,让城市管理更聪明、更智慧。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市政集中供暖方面。中心城区、洛南县、山阳县目前实现市政集中供暖。中心城区累计铺设供热主干管网及支线53公里,建设用户换热站53座,铺设蒸汽管线2.6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供暖面积达到140.34万㎡。二是洛南县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改造工程完成东西道路7条、南北纵向10条,总长度13542m,铺设沥清道路面积 128580改造人行道面积 83860㎡、实施绿化面积38803,安装路灯560盏,建设雨水污水管道11000m,雨污水井600 多个,强弱电通道 7100m三是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顺利实施,莲湖公园完成改造,仙鹅湖片区仙娥湖西路、仙鹅湖东路、陈塬二楼跨丹江大桥建成,江滨大道、州城路完成道路“白改黑”提升改造,商州区杨峪河片区社区排水管网、西新社区排水防涝工程、沙河子片区污水管网工程建成投用。四是商州区南街等地5座立体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洛南县城区建成柳林运动广场地下停车场行政中心地下停车场县体育场地下停车场3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849个,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五是丹凤县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由县住建局实施,江滨南路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全长3134米。目前,该项目已经竣工验收,正在结算审核阶段;江滨北路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总投资7300万元,全长2660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路面破除380米、管廊开挖225米、砼浇筑120米,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用。

加强城市安全和生态建设。一是结合城市开发和更新,制定了《商洛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心城区累计建成255.7公里排水管网;大力开展窨井盖专项整治,安装2500套防坠网;扎实开展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共排查中心城区8321个雨污水井、244公里排水管网(其中:污水管道106公里、雨水管道138公里),全面落实“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整治污水堵塞管道38.9公里、雨水堵塞管道34.3公里、混接错接管道12.63公里,全面提升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有效杜绝“城市看海”现象。二是围绕省委确定的“打造商洛生态康养之都”定位,持之以恒创建园林城市,策划开展了“十万苗木扮鹤城”绿荫行动和“十万花卉香满城”专项行动,见缝插绿、绿白增绿,扩大绿色空间,实现“推窗见绿、满城见花、抬头见景、出门进园”的效果,不断擦亮“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城市名片。

    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扎实落实“双对标、双50”和“西商融合”发展战略,加快中心城区和洛南、丹凤副中心城市协同发展,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24万人。树立经营城市、营销商洛的理念,为发展赛事经济、节会经济、夜间经济等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激活力、兴业态、聚人气,加快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建设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精致、宜居、韧性、智慧的“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