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90后”消费观调查:不是乱花钱,是更会花钱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1-06 13:30:33

  不是乱花钱,是更会花钱 ——中国“90后”消费观调查

  2019年度支付宝年度账单即将出炉。这一年你用支付宝花了多少钱?估计会有不少“90后”被自己的账单吓到:我哪来的这么多钱?

  说起“90后”的消费,“精致穷”“月光族”“啃老买奢侈品”“超前消费”“1000可以花,10块钱必须省”……种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被贴上了“畸形”的标签。

  “怎么不知道存钱呀!”“别乱用那些分期!”“90后”的父母常常充满忧虑地规劝孩子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

  但是很多报告用实实在在的数据,为“90后”的消费方式作出生动解读。他们的某些消费行为在外人看来并不理智,却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当他们在消费上精明起来时,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也超越了他们的父辈。

  21世纪第三个十年已经到来,中国“90后”们正在用属于他们的消费消费观念和方式,标记这一代人的独特性格。

  挣钱不多,生活品质不能低

  “能手机打车干嘛要挤公交地铁?时间最重要。”“生鲜APP能把蔬菜水果送到家,顶多再多花点运费,干嘛自己跑出去买菜?”“工作这么累,周末还加班,再不吃好喝好也太惨了。”“29岁,2开头的最后一个生日,得给自己买个礼物。”懒人式消费、奖励式消费、治愈式消费,许多“90后”秉持精致生活的理念,收入不高,花销却不小。

  此外,还有很多消费行为让人迷惑不解。

  小高是一个“猫奴”,她养的猫叫大庆。买猫粮、猫砂、罐头、玩具,带它洗澡,每月都有五六百元的固定支出。除了经济负担之外,还要花时间伺候它吃喝拉撒。

  大庆有时候尿床,把家里仅有的两床被子都留下“记号”。但是大庆也温柔、黏人。有时会钻到小高的被子里入睡,周末小高也会邀请朋友来家“吸猫”。白净柔顺的毛皮、澄澈的眼睛,大庆给小高带来无尽的温馨。

  “有时真的会被它气死,但能从它这里寻求安慰,这是我们这些‘猫奴’自我表达的途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跟父母说,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小高说。

  “90后”另外一个不被人理解的消费行为是对奶茶的追捧。2019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约为500亿元,消费者中一半是“90后”。

  “如果你问我的钱都去哪了,看看肚子上的这几圈肥肉就知道了。”对一名“90后”来说,这肥肉中会有奶茶的极大“贡献”。

  “90后”和“00后”养活了各式各样的奶茶店:大商场、商业步行街,住宅区周围,高校食堂和校园外的小吃一条街,永远不会缺少各具特色的奶茶店,很多网红店还排着长队。

  这种热爱让人困惑。“90后”何晓雅常常在加班时点一杯奶茶,“寒冬腊月里,买一杯奶茶捂在手心,很温暖,再吸一口珍珠,温润柔软,就像和久未见面的恋人热烈拥吻。虽然知道奶茶中含有让人上瘾的物质,但是不舍得戒掉这个癖好。”

  “90后”成长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商品种类极大丰富,营销工具、“种草神器”深入人心,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小红书、各种形式的直播,无时无刻不在诱惑他们。

  时代赋予这代人一个更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也给他们肩头施加越来越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负荷。压力催生了“90后”这些不被理解的“迷惑”消费行为和种种冲动消费,也让许多“90后”在消费中更加注重教育和自我提升。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显示,年轻人用花呗购买教育类产品和服务的金额同比上涨了87%。

  2019年被称作付费自习“元年”。付费自习室迅速赢得职场年轻人的青睐。工作之余,很多年轻人逃离逼仄的居住环境,来到付费自习室找一方安静的书桌,如饥似渴地寻求自我提升。为了更体面的生活和更光明的未来,进入职场的“90后”丝毫不敢懈怠。

  分期虽好,警惕掉进“无底洞”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一边是羞涩的口袋。借助消费金融、信贷工具超前消费或分期付款,是很多“90后”的消费习惯。

  据统计,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近四成“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比“85前”高出11.9个百分点,超七成“90后”未来还将继续超前消费。

  这是怎么造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最开始,也许只是想买一部手机,可是还要交房租,直接买压力有点大,就用了分期。一部价值四五千元的手机,分12个月还清,每月只需还款三四百元,很有可能还是免息的。

  手机到手后,觉得电脑用了好多年,反应越来越慢,没开几个程序就很卡,也该换了,于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台电脑,分期账单又增加了几百块钱。

  手机拍照虽然像素很高,但有些使用场景还是没法和相机相比,索性再来个相机——也是分期付款。

  在家听音乐,手机外放效果终归不能让人满意,要达到“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的通透感,得买一个高品质的音箱。面对价格动辄上千的音箱,还是靠分期“大法”……

  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支付宝花呗上的额度逐渐累积。为了将额度分散,索性再开个京东白条,以降低内心焦虑和负罪感。就这样,微信里的微粒贷、去哪儿网的拿去花、百度的有钱花、银行信用卡甚至是某些不靠谱的网贷账户……种种信贷工具陆续开通,以满足不同场景下超前消费的需求,债务额度不断增长。

  如果负债水平还没有严重超标,又有稳定的工作,通过延长信用期限,多付出一些利息倒还不算是很坏的结果。实在不行跟家里人低低头也不失为救急之策,等到资金周转开以后连本带息还上就是了。

  最坏的是严重超过负债能力,容易被网贷平台“低息”宣传诱惑入坑,由此导致背上高利贷者大有人在,不仅搭上自己的前途,也拖累整个家庭,更有甚着为此付出年轻的生命。

  不过,虽有悲剧发生,整体而言,绝大多数“90后”使用信贷工具都保持着冷静和克制。87%的年轻人近一年内从未出现过逾期现象,仅3.6%的人产生经常逾期和以贷还贷现象。使用3个及以上互联网小额借贷平台的用户占比为3%左右。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被负债拖垮,反而还存下了不少钱。

  据《“90后”攒钱报告》统计:92%的年轻人每个月都会有结余,“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受访的“90后”表示,买生活必需品外想买的东西,会充分考虑经济状况。

  精打细算,“90后”更会理财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人流熙攘。记者采访了一位肩挎路易·威登“麻将包”的“90后”女生,她说:“差不多花掉了一个月工资吧,托朋友从法国带回来的。平时会研究奢侈品在哪里买便宜,比如买路易·威登的产品去法国,澳大利亚买古驰的包包,然后找靠谱的代购,能省不少钱。而且这些价格也处于波动状态,需要随时跟进。”

  很多收入不高的“90后”舍得买大牌、买奢侈品,但是也对价格敏感,他们会想尽办法找到最便宜的方式选购奢侈品。

  在日用品上更斤斤计较。快递不包邮?不买。网上看视频充会员?不存在的。

  “90后”的另一个精明之处在于,比父辈更早接触到分期付款和理财产品的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和更有利地使用。对于“90后”的父辈来说,贷款买房不是件新鲜事,但是要让他们把信贷工具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可就难了,而“90后”精打细算薅起羊毛可毫不含糊。

  小到用花呗打一个时间差赚点利息:在免息期内还款,现金拿去投资理财。

  大到买车分期付款:“90后”小史夫妇住在天津,结婚没多久,摇号中签,打算买辆车,家里给出钱,但是自己想分期付款,省下的现金用于投资。父母却说:“分期太麻烦,还有好多陷阱和强制消费,最后一点也不便宜。”

  小两口则认真研究了其中的门道,对记者说,根据4S店的报价,如果使用分期,汽车价款会比全款便宜五六千块钱。不过必须按照4S店的要求上“全险”,而全款则可以自己选择险种,摒弃一些不实用的项目。另外还有GPS安装费、手续费等几项费用,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是五六千元钱。分期付款总价没什么优势,但是手里的现金多了,还能用来做些投资,想要规避风险,买点收益稳定的基金债券就行。

  “90后”的理财意识的确更明显。数据显示,32%的“90后”表示有明确的存款计划,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月新增存款比例也有明显提升,六成学生和近八成上班族每月能存下10%以上的收入。

  “前几年余额宝刚出来那会儿收益比较高,就把钱放在这里,后来收益越来越低,就考虑其他途径了。”在北京一所高校读博士的杜斌说,现在投资收益是他和朋友们聚会时的热门话题,常常和朋友们交流心得。

  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合肥的朱锐锋,每个月都会拿出一些钱投资,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政治经济常识,指导家里人炒美元,投资收益率超过10%。

  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表示,“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成长于中国经济腾飞时期的一代,他们对消费和理财的接触都比父辈要超前。再加上这代年轻人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精打细算、早早理财都是在为未来过好生活做足准备。

  (记者 康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