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1月3日,陕西省委宣传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晓光介绍了5年来我省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2015年-2018年
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陕西发展提出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为陕西发展指明了根本路径。5年来,全省干部埋头苦干,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2015年—2018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8年经济总量2.4万亿元。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5%、49.7%和42.8%,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8%。2019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同期又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5年来,我省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
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深入实施“1155”工程,落实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8条措施,研发服务平台网上系统上线运行。
各类科技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新动能,航空航天产业聚集了全国30%的研制生产能力,启动首批超导磁体、陶瓷基复合材料等4家产业创新中心组建工作,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三星闪存芯片二期第一阶段、奕斯伟硅片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5G网络建设和规模化商用步伐加快,大型运输机、闪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制造新名片。
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效果显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效果明显,综合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9位,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居全国第4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18%、居全国第7位,在陕两院院士69名,获国家科技奖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前列。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
区域城乡联动发展成效显现
5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汉江生态经济带等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大西安都市圈规划,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西咸、富阎一体化进程加快。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出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做好“三农”工作意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功创建大荔县、榆阳区2个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8年城镇化率达到58.1%,比2014年提高5.6个百分点。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
5年来,我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组织召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修订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修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建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
落实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散煤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国六标准油品质量升级,2015-201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
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渭河被评为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汉江、丹江水质持续为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供了70%的水量。神木县、西安浐灞生态区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
“三个经济”持续发力
5年来,我省三位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278项政策清单和155张政策落地流程图,“9761”目标基本实现。
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第五航权获批,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宝兰与西成高铁、西安地铁3、4号线和1号线二期、机场城际铁路等路线开通运营,西安地铁三期规划、西延和西康高铁可研获批,以西安为中心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高铁一日生活圈”已初步形成,西安进入十大国际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跻身全国机场第7位、货邮吞吐量增速持续位列全国十大机场第1位,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全国领先,陕西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功能覆盖率达到100%,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被列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23个枢纽名单。
丝博会暨西洽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合作等活动顺利举办。2018年我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513.78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5年来,我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让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加快建设公共服务领域五大工程,十四运场馆、三大博物馆等项目稳步实施,十四运会徽、吉祥物发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016-2018年,苏陕扶贫协作项目惠及约60万贫困人口。
持续抓好就业增收,及时帮扶受冲击企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接近90%,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
优先支持教育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3所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5所高校入围国家一流学科建设,107个县(市、区)顺利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医保补助标准持续提高。
相关新闻
我省将与上下游省份
一起唱好“黄河大合唱”
本报讯 我省将如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记者从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将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与上下游省份一起唱好黄河大合唱。
陕西处于黄河中游,黄河流域面积达到13.3万平方公里,陕北板块、关中板块和陕南部分板块都属于黄河流域,大体涵盖了82个县,约2900万人口,总面积和总人口分别占到全省的65%和7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为推动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陕西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开展系统治理,持续提升黄土高原的林草植被覆盖率,有效控制区域内水土流失;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合理布局水利设施建设,推进黄河北干流水沙治理和支流流域治理,进一步落实完善河长制、湖长制,严格控制流域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及强度;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全省黄河流域地区的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推动我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陕北转型持续发展,加强关中、陕北产业的互动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发展“三个经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深挖秦腔、陕北民歌等黄河文化底蕴,打好文化品牌,讲好黄河陕西故事;加强与黄河流域上下游省份的深入合作。
去年前11个月
新增市场主体116.7万户
本报讯 2019年1—11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16.7万户,同比增长50.45%。在昨天的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省将进一步聚焦企业关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全国一张清单”。按照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要求,做好清单落地工作,对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无限制,着力破解市场准入难问题。
深入推进促进政策落地落实、信用体系建设等五大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和涉企收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便民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政策落地落实。
加大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围绕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推进招投标电子化,规范招投标管理全过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省发改委网站公布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举报邮箱,形成问题清单,安排专人督办,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
今年将建成投运西银高铁
本报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初步考虑2020年实施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过5000亿元。”昨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迎军同时表示,将按照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开工建设西延高铁、西韩城际等项目,抓紧实施西安地铁第三轮建设规划,加快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等重大工程,2020年建成投运西安至银川高铁,平利至镇坪和安康至岚皋等4条高速公路项目。
加快发展门户经济,推进“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支持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自贸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上合组织农业交流示范培训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快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构建中欧班列长安号东向海上贸易通道。
加快发展流动经济。争取将我省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列入推进项目清单,推广“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充分发挥“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作用等。
本组稿件由记者高乐采写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