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半月谈》报道,部分农村孩子的“第三学期”(暑假)相当繁忙,村里的到镇里,镇里的去区里,区里的赶到城里补课。一个暑假下来,进城补课给部分农村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和负担。
“教育焦虑”其实早就存在,那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仅充分利用校外时间给孩子补课,而且利用寒暑假给孩子补课,这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显而易见。如今,这种焦虑已经从城市蔓延到农村。
暑假本来是孩子放松、休养的时间,但这个暑假,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县城乡镇,都出现了“补课热”。补课孩子的家长,既有农村农民也有北大清华毕业的“高知”。
要化解家长教育焦虑,首先要搞清楚焦虑从何而来,这种焦虑是从城市滋生并蔓延开的。一方面是家长之间互相攀比,以及部分家长对孩子寄托希望过大,滋生并传导了教育焦虑。另一方面,不少培训机构故意制造焦虑。比如有培训机构用补习班招生名额有限、倒计时“读数”等方式让家长紧张,以达到让家长及时交钱报名的目的。还有培训机构编造补习“成功”的案例以及不补习的“后果”刺激家长。
其次,需要对症化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对于家长群体“自我”制造并传播教育焦虑的现象,需要以更有针对性的科学方式全面引导。尽管有关部门、专家、媒体一再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输赢不重要”,但这种引导作用微乎其微,有关方面还应该拿出更全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今年7月就表示,一些培训机构搞违规的超标超前培训,通过虚假宣传,制造家长焦虑……据说正在研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处罚的办法,希望该办法尽快出台。如何对培训机构加强监管,对有关部门是一大考验。
笔者认为,治本之药主要在两味:第一味“药”是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不再让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方式和标准。只有下大力气改革中考、高考的评价方式,才能引导孩子和家长走出焦虑情绪。第二味“药”是补齐中小学教育的短板。只有提升中小学公共教育服务、消除教育短板,才有望把孩子从校外培训班上“争”回来。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