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正文

疼我爱我的姑母

文章来源:光讯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11 09:03:50

  ■文/郭世斌

  在我至亲至爱的亲戚中,最难以忘怀是我的姑母,她和我居住在一个生产队,是小时候看着我长大的亲人。20113月她在商州突然生病,在商州、西安就医治疗,从国外买药,但医治无效,520日,她不幸离开了亲人们。突然传来噩耗,顿时我大脑一片空白,半天站立不动,喉咙好像卡着什么一样难受,泪流满面,却发不出哭声。

mmexport1576026041039.jpg

  每当我下班回家路过她家门口,姑母的身影不由自主浮现在我面前。姑母郭秋绒,年轻时,身材稍高清瘦,脸庞麦色而健康,走路健步如风,做事干练,干活麻利。她1932年出生在丹江南岸棣花南山郭家玲山坡,解放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家里靠祖上一亩多薄地生存,土地少,兄妹小,上学离家远,她没有进过学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七、八岁就给随爷爷、奶奶下地干活,织衣做饭、上山砍柴,给牛割草,受尽了人间酸甜苦辣。后来,她被大人许到棣花街刘家当了童养媳。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945年,山坡上刚披上绿装,冰封的丹江开始解冻,南山崖畔上的迎春花含苞待放,田野上农民开始种瓜种豆,姑母也到了13岁。这时候,她己岀落成一位婷婷玉立的大姑娘,个子比同龄人稍高,一头乌发长辫垂在后背,婀娜多姿。姑母与姑夫完婚成家了。姑父那时候还在念书,新中国一成立,姑父就参加了教育工作,先在离家百里之外的山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后在棣花小学、铁峪铺中学、商镇中学教书,当教导处主任,直到退休。

  结婚后,姑夫在外地工作。一大家子上有公公、下有婆婆,两个小姑子一个小叔子、还有姑母自己三儿一女的照料,都压在了她肩上。她成为一家的主要劳动力,白天上工、中午做饭,洗衣、晚上照顾孩子,还要经常晚上加班磨面供一家人吃饭,油灯下给孩子们缝衣补鞋,都是她一个人张罗,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她的肩上。她从不叫苦喊累,还经常帮助别人,去夜校扫盲班学文化,积极参加乡上、大队分配的工作,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孝敬老人,关爱晚辈,相夫教子,无怨无悔,中国妇女优秀的传统美德,在他的身上完美地诠释,姑母以出色的表现,嬴得刘家大院及村里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从我记事起,奶奶在世就经常对我讲:“你出生后,父亲在西安莲湖区当警察,母亲在西安纺织厂当学徒,父母把你生下留在家里,那时国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吃不饱肚子,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饿死人状况,全国人民勒紧裤带给苏联还账。奶奶每天就用洋芋糊糊来喂养我,每到半夜三更因饥饿哭闹不停,没有办法就派人去我大姑家把你大姑叫来给你喂奶,一喂养就是一年多。”当年我姑母生下了第二个男孩,比我小二三个月,我和二表弟同年出生。现在条件好了,遗憾的是再也没有孝敬姑妈的机会了。

  在凄风苦雨中,我开始牙牙学语,光阴过得真快,一晃我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我经常去姑母家,和表兄表弟一块儿上学,一块玩耍,十分快乐。我上小学时,家境困难,我的小姑在丹凤上高中,全家八口人,爷爷奶奶年岁大,家庭很困难,每当开学前姑母就给我送来写字本、铅笔、书包,现在愧疚没有把书念好,辜负了姑母对我的厚望。她还常常接济我家,特别每年遇到三夏大忙,我的两个弟弟妹妹都在上小学,是抢收的麦子的季节,不及时收割遇到风雨会烂到地里。每年她先来到我家帮收帮种,一次父亲早上到地里割麦子,看到三分地里的麦子早割完了,打听后才知道姑母割完这块地,又去别的地里割去了。

  姑母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知道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转瞬间我就上中学了,当时正逢十年动乱,上学是学工学农,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中学以前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记得上学从来没有背过书包,胳膊肘下夹两本书去上学,放学回家不是给家里砍柴、拔猪草,就是给生产队耕牛割草,担土捂肥,一回家就情绪低落,加上父母奚落,朽木不可教也,让我在家里劳动挣工分减轻家庭负担。我感到前途渺茫,当兵招工推荐上学都是有人脉、有靠山的。我一眼看透了,觉得自己的出路就是一个桶牛屁股的,老鼠尾巴打了八棒锤------也肿不了多粗。从此就自曝自弃,不好好学习,姑母看出了我的心思,她就对我说:“孩子你还小不懂事,不好好上学咋办,你家人口多,只有父母两个劳力,缺吃少穿,都是暂时困难,不学习有啥出息,咋能走出山村呢?你是老大,你家妹妹弟弟还靠你带个好头哩,学点知识干啥都有出息,不会就问你表兄弟。”我听了姑母的话后点了点头。

  过了几天,她来我家把自己亲自上山采药,挣来的年底公分钱,给我买来了衣服、钢笔、本子、书包等学习用具送来,从此我才有信心学习了,当时我不想学习原因就是穷怕了。姑母对我的学习重视和严格要求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再苦再累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们好好读书。现在他的三儿一女都为国家工作,两个是国家干部,两个是企业家,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CEO、高级工程师。每次她看我临走时,都再三叮嘱我,如果学习上有啥困难找她解决,由于在一个生产组,我时常呆在她家,睡在他她家,吃在她家,就如同自己家里一样,在油灯下表兄弟俩一块儿学习,一块儿讨论问题,第二天起来鼻子窟窿熏了两个黑洞洞,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上高中时,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知识成就了我和表弟俩讨了个“铁饭碗”,表弟翻过秦岭求学,我在当地上师范。

  姑母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还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女儿、好媳,也在生产队当过妇女队长,乡上当过妇联主任,是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生的政权百废待兴,姑妈那时二十多岁,风华正茂,遇上了好时代,她年富力强在村院里名声好、威望高,具有超强的组织和号召力,他第一个组织大家成立了六家院互助组,组织大家一块儿生产,田间地头经常看见他背着大孩子劳动,犁地、耙地、播种、收割、扬场、风车、打麦机打麦,她样样精通能干。一滴汗水,一份耕耘,有付出,就有收获,由于辛勤付出,当年粮食产量每亩达到了400余斤,比单干户超出100多斤,收到县、乡干部好评,并推广到各乡各村。

  听我的奶奶讲,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提出赶超美、英、日口号,姑母踊跃参加,成为妇女突击队一员,带着三十几个妇女上棣花南沟采铁矿石,一天运四趟,保证了土炼钢炉正常生产。由于表现突出,当年被评为乡、区、县级劳动模范,还奖励了一个瓷缸子,上面写着“人民公社大跃进万岁”至今保存完好。

  我奶奶讲,解放后,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三级所有管理以来,姑妈一直担任棣花老九队妇女队长,急群众所及,想为群众所想,谁家有困难她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帮忙,刘家长辈刘耿吉和一个邻里雷某某因地基、自留地界石闹矛盾,打闹的不可开交,动用了棍棒䦆头铣殴打,雷家三天都吓的不敢出门,谁也调解不下,否则要出人命,姑母挺身而出做两家工作,最后化干戈为玉帛,解决了纠葛,握手言和,当时在村、组被传为佳话。组上后来有什么纠纷就找他解决。

  我十二三岁记得,村里有一口大钟,每天出工她早早上工,苦活重活她抢着干,每年夏忙天,她烧好大桶竹叶茶送到大场上给大家解暑,上午她头顶烈日,赶牛拉着碌础在大场上碾麦子,其他人都在树下乘凉,别人替换她不让,总是说“我还行”。生产队有个五保户叫赵娇娃,七十多岁了,儿子为棣花大队修建千条沟水库塌方不幸殉职,成为了孤寡老人,她经常义务照料伺候,她每次做了好吃饭菜,总是先给五保户老人送去吃。有时五保户老人生病了,她亲自领去看,甚至晚上不回家照看老人,倒水、烧炕、洗衣服不厌其烦,五保户老人逢人就夸奖姑妈:“郭秋绒这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子,比亲闺女还好!”

  一九七八年十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祖囯九百六十五方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吹拂,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土地分配到了各户,农民在自已的土地上耕耘播种收获,从此再也不愁吃不愁穿,日子好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根据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姑父工作三十多年了,姑妈全家可农转非,享受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姑妈不想离开可爱家乡和生他养他的土地,不想进城,后来在亲戚儿女们相劝下无奈进城。原分配全家的土地全部交给了队上。按政策她门前自留地和菜地可以不退,留作坟地或种菜,但是姑母果断地全部上交了。他说“棣花老九队人口多土地少,咱是党员,就要听党话,该交的地就全交。"最后决定把自留地和房前屋后土地全交给了生产队。姑母姑夫逝世后回故地,表兄弟买坟地葬埋。我的姑母一生总是为别人想的多,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她在农村助人为乐的事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尽管疼我爱我的姑妈离开我们快十个年头了!但是2011522日这一天我永远忘不了!全村人聚集在姑母生前的院落为她送行,棣花镇党委副书记、棣花村党支部书记雷福朝,率领全体党员为德高望重的我姑母举行了一次高规格追悼会,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人民的好女儿,我至亲至爱的姑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终生眷恋的这块热土。长长的队伍穿白戴孝,在一片哭声中,送别姑妈遥遥远行。

  高山低垂,丹江哭泣,一位教子有方,孝敬父母,淑德贤惠,见贤思齐,邻里称颂的人,也是我的姑母,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愿我的姑母在天国安息,让他的所有儿女们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