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3月12日,这一天是国家植树节。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真正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落到实处,依据《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商洛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市区城周绿化工作的通知》,商洛市发改委每年,都会组织参加集体义务植树活动。但今年,受各种原因影响,无法参加集体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也没法出去义务植树。
树节是,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一个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造福于子孙后代。
中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前后植树的活动记载。古人在清明节植树,不仅出于清明期间阳光明媚、春雨飞洒使得树种的存活率更高,也是以种树的形式抚慰人们心中对逝者的悲痛思念,象征着来年的希望。《岁时百问》中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归有光将思念寄寓一颗枇杷树。古书《“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现在,民间每年清明节都有在墓冢四周栽植松树、柏树的习俗。民间,也有在清明节前后修剪树木、培土施肥,种植果树、花草苗木,美化家园的习惯。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在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唐李延寿《北史》列传第五十二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近代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引起了人们对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视。1977年在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荒漠化大会明确“荒漠化是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与破坏,最后导致类似荒漠的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在国际化荒漠化防治公约秘书处所编写的简要说明中着重指出:“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人为的问题,它的成因是对土地压力太大所造成的”,“......而不是由逐渐扩张的沙漠所造成”。目前学界主要认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总之,荒漠化是人地关系矛盾的结果,其导致的后果是土地生产力下降。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自此,代际公平的理念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原则。人们在消耗环境资源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地荒漠化与气候变化是人们提及最多的两类问题。土地荒漠化是人类现今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天然沙漠,人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放牧、开垦,导致荒漠的面积不断扩大,这反倒使短期增长的经济面临着无法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人类既是荒漠化的产生者,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想要在本就脆弱的环境之下发展经济,更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民营企业家王文彪是坚持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案例,其执掌的亿利资源集团集沙漠化防治、生态建设、黄河保护、沙产业发展、新能源开发、国际会议以及沙区百姓致富“七位一体“的产业链,整合亿利集团全部沙产业相关公司,成功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了治沙产业的品牌。王文彪更是凭此获得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以及由工商联授予的“民营功勋企业家”荣誉。今天,王文彪的绿色帝国依然在黄河以北的荒漠里,实现着环保与致富的双赢。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植树节,发展历史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15年7月,北洋政府下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倡导政府机关、学校参加植树活动,中国最早期的植树节正是设在万物复苏的清明节。
那么今天3月12日的植树节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与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并提倡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的《上李鸿章书》中他便指出“中国欲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更在广州演讲“三民主义”时再次指出:“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之前设立于与清明节同一天的植树节,其实最初也是由孙先生向北洋政府建议的,孙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时立即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在当时,植树不仅是为防治中国长期遭受的洪涝灾害,使民众摆脱贫困的一种途径。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嗣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时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而近代植树节则最早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芜的平原,树木稀少,黄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后来经商议,于1932年发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举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祈福来年的生活如树苗般茁壮成长,希望防洪减灾,希望改变日渐恶化的环境,希望脱贫致富,这些理想都与人类不断追求生存与发展的天性一致,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树,根发于泥土之中,生枝于天地之间,不断地向着天空发展,一年四季,冬去春来,或许几代王朝早已不在,但是当年的老树仍新发嫩芽。人就像一棵树,相信着生命的永恒。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30余年。全民义务植树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第35个植树节和首个国际森林日到来之际,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1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下称《公报》)。《公报》称,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还较少,区域、城乡造林绿化发展还不平衡,国土绿化成果巩固的任务艰巨。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此间表示,“美丽中国,绿色是根本。没有了森林和湿地,岂能奢谈山川秀美?”据《公报》介绍,2012年全国共有6亿人次参加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6亿株。截至2012年底,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139亿人次,义务植树640亿株。国家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全年造林601万公顷,其中,林业重点工程造林274万公顷,占45.6%。截至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7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7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已分别达到39.2%和35.3%。
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融入绿色经济的理念,将创收与环保结合,将救赎与发展结合,激励更多的人们加入植树造林的队伍中,这是区别于宣传教育手段的新型动员方式。
传统礼教的主导,防治自然灾害的希望,满足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互联网思维的融入,植树造林不断地融入人类历史中的不同时代特色,始终伴随着的则是人们对于生的希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网络植树节悠然兴起。中国网络植树节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绿化公益事业开创了多元渠道和即时平台。通过网络植树的方式,网民可以参与到西部绿化行动中来,登录活动官方网站,轻点鼠标,捐植一棵树、一片林。2009年7月14日上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甘肃省计划生育协会、甘肃省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雷励青年发展计划与东南卫视联合主办的2009“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雷励中国甘肃远征”出征仪式在兰州黄河母亲河边正式启动。
“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大型公益活动自2009年3月在北京启动以来,通过向国内外募集善款,已资助了甘肃省通渭县的4600户贫困家庭种植了23000亩大果沙棘生态经济林,为当地上万名农民(主要是贫困妇女)提供了多种技术培训和劳动创收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在甘肃开展的远征活动,共有来自从全国各地层层选拔出来的30名18-24岁的青年远征队员和10名25岁以上的远征义工参加。他们将深入沙漠考察,走进乡村开展系列生态扶贫活动,穿行在城市各处进行环保公益宣传,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图文实录,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向全国介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农村现状等,积极倡导全民参与植树扶贫公益活动。
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公益活动旨在为社会公众搭建一个便捷参与植树造林和消除贫困公益事业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提高中国社会公众的绿化环保和扶贫助困意识,调动全社会力量援助西部、植树造林、保护地球。其所筹善款,将全部用于“幸福家园-西部绿化行动”生态扶贫公益项目,计划资助甘肃省通渭县8000户贫困家庭,种植40000亩沙棘生态经济林。参与团体、机构所捐植“冠名主题林”将在“中国网络植树节”官方网站和实际种植地同时设立,并永久冠名。参与个人、团体、机构所捐植的树,将全部被种植在甘肃定西地区,并由当地贫困家庭负责后期管护,所产生的经济收益也将作为扶贫款归管护家庭所有。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5年来,陕西省全面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生态建设战略,5年共完成林业总投资519亿元,造林绿化2663万亩,义务植树近5亿株;森林面积由1.28亿亩增加到1.33亿亩,森林覆盖率由41.42%提高到43.06%;全省林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515.9亿元提高到1078亿元。
商洛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也是全省林业大市、重点林区,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据西北植物研究所等单位调查统计,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商洛素有“秦岭药库”之美称,现有中药材品种1119种,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的达286种,其中大宗地道中药材265种。宜林面积2300万亩,占土地面积的70%。全区食用菌类约7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松孔蘑、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多野生,人工栽培的主要限于黑木耳、香菇等一般菌类。木耳、香菇总产分别达到1000多吨和3700多吨。林特产品类以生漆、油桐、核桃、板栗、葡萄、柿子、木耳等林特产品而著称。尤其是核桃、板栗、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核桃出口量占全国六分之一。
商洛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国家关天森林城市群、陕西省陕南森林城市群建设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区域绿化和绿色富民产业培育两大重点,全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带动和促进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和森林城市建设快速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林业产业迅猛发展,“商洛核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享有“中国核桃之都”之美誉。中药材产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全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有林场20个。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40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1.8%,其中有林地面积182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43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6.5%,高于全省平均值23.5个百分点,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覆盖率均超过90%。全市林果基地总规模达到820万亩,总产量突破84万吨,总产值突破70亿元。
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大力推进林下经济、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商南县金丝峡镇入选“2018森林中国·发现森林文化小镇”,镇安县木王森林小镇入选国家首批森林小镇建设试点单位。
商洛市发改委依据《关于认真做好市区城周绿化工作的通知》,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商洛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方案和市区城周绿化工作部署,参与义务植树造林活动。五年来组织700余人次,赴大赵峪商洛北出口、滨江银杏公园、两河口公园等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累计造林150多亩,栽种各类树木近8000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