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产业 > 正文

追忆“苦水”年华,喜听稻田蛙声

文章来源:新华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5 07:57:51

138253040_15639340616251n.jpg

▲村民王登荣家屋顶的小水池。
新华社记者欧甸丘摄

  新华社贵阳7月23日电(记者欧甸丘)临近大暑,太阳炙烤着贵州石阡县芹菜塘村的一块块巴掌大小的稻田。村主任刘泽辉在田边检查了一圈,回到村委会办公室说:“以前这个时候,田都干得裂开几厘米的缝,今年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后,一直没缺过水,看来会有好收成。”

  “不靠老天爷,也有饭吃了。”听到村主任的声音,几名在村委会歇凉的村民随声附和。芹菜塘村位于武陵山区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上,缺水困扰着村里的祖祖辈辈,贫困发生率曾经高达43.5%。说起村里的取水记忆,村民们满肚的“苦水”恨不得一下子全倒出来。

  “以前,能否喝上水都是大问题。”69岁的村民冉如森指着村委会不远处的一眼水池说,全村500多人以前都在那个“小坑坑”里排队舀水喝。这个水池在村子的最低洼处,圆形的水池直径不过10米,深不足3米。池中的水呈墨绿色,上面漂浮着腐败的树叶,装的都是周边山上流过来的雨水。

  喝水难,发展更难。当地流传着“满身泥土双脚光,有女不嫁芹菜塘”的说法,芹菜塘村40岁以上的“光棍”有十多个。“几年前,我养了80多只羊,刚好碰上干旱,羊找不到水喝,逼得没办法,亏本3万多元把羊贱卖了。”刘泽辉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感慨很深。

  “由于缺水,水稻种下去,三年两不收;地里撒下玉米种子,长出来的玉米没有撒下的种子多。”村民王登林说。

  久困于水,冀以小康。去年,投资316万元的引水工程竣工,结束了芹菜塘村缺水的历史。总长超过3500米的引水提灌工程穿越大山,将水引到村里大水池中,自来水今年通到了每家每户的厨房。村民王登华激动地在自家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感恩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

  打通水的瓶颈,就有了发展的希望。芹菜塘村脱贫攻坚队队长陈德邦说,现在全村种植了600亩茶园、600亩中药材、50亩“八月瓜”、50亩软籽石榴,老百姓有了脱贫致富的依靠。

  经过脱贫攻坚,如今的芹菜塘村只剩下3户贫困群众未脱贫。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6.1万元,入股农户户均分红628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

  夕阳西下,芹菜塘村的稻田蛙声一片,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片的软籽石榴迎风招展。村民们的“苦水”记忆已经远去,附近响起了喜庆的鞭炮声。有村民说,那是村里曾经的“老光棍”正在办婚礼。

  芹菜塘村的积极变化是国家级贫困县石阡脱贫的缩影。脱贫攻坚期间,石阡累计投资3.9亿元,规划实施人饮安全项目411个,铺设管网6215千米,家家户户基本实现自来水入户。铜仁市委常委、石阡县委书记皮贵怀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抓住致贫根子,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攻坚克难,才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