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我在村里合作社工作每个月工资5000元,家里人人有入股年底有分红,在这里工作还能掌握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比外出打工可要好太多了。”10月11日,面对采访团的记者,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生油村村民李国义在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里如是说。
生态农业园、养驴场、养牛场、养鱼场、光伏发电项目……六个村民小组“一组一品”,839位村民人人入股。这两年生油村村民们和李国义一样,已经看到一幅美丽画卷在眼前展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李国义正在温室大棚里查看豆角的长势。贺冬鹏/摄
昔日滩涂地上建起现代农业观光园
山上120亩苹果树和杏树枝繁叶茂,山下63座蔬果大棚排列有序,30亩鱼塘波光粼粼……在乌兰木伦河畔,眼前美丽的田园景象让人暂时忘了这是在“煤都”神木。
梁界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观光园是生油村梁界小组的集体经济项目。原来这里只是乌兰木伦河畔的一片滩涂荒地,2017年村里将土地平整后建设现代化蔬果大棚,如今63座大棚里种满了樱桃、草莓、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走进大棚眼前一片绿色。
梁界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观光园的33座蔬菜大棚排列整齐。贺冬鹏/摄
“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正在查看黄瓜长势的脱贫户李增昌说,自己现在在蔬果大棚里打工,距离家不到3公里,一年下来能收入四五万元,“有了好政策,有了好项目,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2014年,李增昌因病致贫,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业帮扶、发展产业等方式,于2016年底成功脱贫,如今在合作社工作更是有了致富奔小康的稳定收入。
生油村第一书记马爱平告诉记者,梁界小组114名村民在合作社人人有股份,2018年每人分红6000元。今年第一茬蔬菜收入有十几万元,预计年底总收入超过60万元。“目前我们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接下来会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在电商平台销售,将来合作社的效益会更好,村民收入也就会更高。”
合作社聘请专业人员把蔬菜料理得生机勃勃。贺冬鹏/摄
“1+6”村集体经济组团作好“土文章”
“梁界小组是我们村的三组,村里一共有6个村民小组,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生油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清告诉记者,一组发展养驴场,二组是养鱼,四组是光伏发电项目,五组六组发展牛、羊规模化养殖,在这六个合作社的基础上我们成立了生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社,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指挥部”。
李振清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们抓住神木市扶贫发展契机,借着‘三变改革’的东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探索发展符合我们实际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各个小组的合作社都由村集体管理,设立董事会成员,实行总经理制,其中董事会成员为‘三委会’成员,起监督管理、帮助销售合作社农产品的作用。此外,村民按照土地股50%、人头股30%、资金股20%入股分红。”
油房梁杨小平合作社养殖的肉驴将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贺冬鹏/摄
据介绍,生油村辖6个村民小组289户839人,2014年共有在册贫困户67户160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三年脱贫攻坚,农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增长到17300元,2017年底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
“实现脱贫摘帽只是我们打造美丽乡村的其中一步,目前我们与周边的厂矿企业等签订供销协议,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品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李振清说,今年计划再建肉食品加工厂一个,发展农业观光、垂钓、采摘、蔬菜肉食品批发于一体的循环农业经济,全面推动生油村品牌走向市场,实现乡村振兴。
近年来,神木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先后组成13支工作队伍深入贫困村进行多次实地调研,为贫困村量身定做村集体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支部引领,村社合作,能人管理,群众参与的抱团发展形式,目前24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村集体产业。一些贫困村以小组为单位,发展了多个村级合作组织,建成养殖场12个,发展山地苹果8000亩,杂果园1170亩,大棚211亩。贫困群众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补偿金,还可以获得村集体合作组织务工收入,实现了“大河有水小河满”。(李承林武子云)
奇石博览
深度报道